识中医药草观自然之美悟养生之道葛

葛根

夏日的周末,微风轻袭,姐夫中午小聚而返,大菜小酒厚友薄酣,捧茶而读闲适自如。及至傍晚虽不觉腹饥却有胃空之感,姐姐忙起身烧水,勺碗叮当,小许冲调出一小碗热羹,状如凝冻,递于姐夫。“吃点葛根粉解解酒气,养养胃吧”。哎,我冲过去,抢尝了一点儿,清香滑润,不禁好奇。查阅一二,没想到“葛根”名号的由来,也有老故事:

名起缘何

Longlongago,有葛姓员外,清正善良,江湖行舟,意外遇难,仅其幼子被药农搭救并传授药草之经,以采集药草治病救人为生。他常采挖一种草药的根块,用来治疗发热口渴,效果甚好,却不得其名。村民感念他孤苦飘零,又是葛家的“命根子”,便称这草药“葛根”。

根为本

根者,于植物是营养的源泉,静默在泥土里默默生长,为枝叶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于人们,是枝叶同根的文化认同,身处何地都有一方成长的故土魂牵梦系。生命的意义于个体而言,大约也是怀抱着一份执念,不断发掘自我探求蔚蓝,又知心安何处。

药之本

[药物来源]

葛根,又称鸡齐根《本经》、干葛《阎氏小儿方》、甘葛《滇南本草》、粉葛《草木便方》、黄葛藤根《天宝本草》、葛麻茹《陆川本草》等等,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块根,分布较广。

[性味与功效]

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

[主治病证]

解肌退热,发表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制剂有愈风宁心片、葛根素片、葛根片、复方葛丹片、心血宁片、心安宁片、脑得生丸、葛根注射液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益胃生津液不可多服,恐损胃气。"

《本草正》:"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所当慎用。"

《本草从新》:"夏月表虚汗多,尤忌。"

配伍·小问

[配伍]

1.葛根升麻

升麻味甘辛,性微寒,入肺、脾、胃、大肠经,轻浮上升,解肌退热,疏表透疹;葛根轻扬升散。两药伍用,通行肌表内外,可有升阳散邪,透发疹毒之妙。葛根升麻伍用,出自钱仲阳《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治阳明伤寒,阳明发斑,若肺热气喘,疹毒内陷,非其所宜。

2.葛根丹参

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心包、肝经,入走血分,能活血化瘀、行血止痛。葛根轻扬升发,解肌退热,生津止渴。二药参合,活血化瘀,去瘀生新,主治糖尿病,有瘀血指征者用之宜。

3.牡蛎葛根

牡蛎,咸寒,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牡蛎质重潜降,可引气血下行,降血压,而葛根升散解肌,扩张心脑血管,发送血液循环,二药伍用,活血散瘀,镇静降压的力量增强,用于高血压病,表现为阴虚肝旺、肝阳上亢,舌质暗、脉涩者。

4.葛根淡豆豉

伤寒初起,表热未解,渐入于里,头痛内热而脉洪。葛根解其表热,淡豆豉清其里热,表里双解,其病自愈。

问之

[葛根解酒吗]

有本草医籍记载葛根、葛花,它的种子葛谷,都可解酒毒。

《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药性论》“臣。能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疮,解热。”

《本草衍义》“大治中热、酒、渴病,多食行小便,亦能使人利。病酒及渴者,得之甚良。”

《药类法象》“治脾胃虚而渴,除胃热,善解酒毒,通行足阳明经之药。”现代研究表明,葛根制剂有一定的解酒作用,葛根含有葛根素,能解溴氰菊酯中毒,其机制可能与其β受体阻滞、扩张血管及抗心律不齐等作用相关,其含有野葛异黄酮成分对小鼠高脂性肝病活性有抑制作用,而有保肝作用。

食疗小方

[食疗小方]

葛根茅根瘦肉汤

根味甘、凉,有清热除燥,生津止渴之功;茅根味甘性寒,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作用;瘦肉味甘性平,有滋阴润燥之效。

葛根30克,茅根15克,瘦肉克,姜片适量。

将药材拣去杂质、洗净,加入冲洗干净的瘦肉,加清水毫升,煮沸半小时至毫升即成。

适用风寒所致的感冒头痛、发热恶寒、浮肿、小便不利。

附录

《伤寒杂病论》所载葛根方

1.桂枝加葛根汤方

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腘痛,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葛根四两

2.葛根汤方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芍药二两生姜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3.葛根加半夏汤方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原方加半夏半升(洗)。

4.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热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若发汗则讝语,遗尿,下之,则手足逆冷,额上出汗,若自汗者,宜白虎汤。自利者,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连三两黄芩三两

霍乱证,有虚实,因其人本有虚实,证随本变故也,虚者脉濡而弱,宜理中汤;实者脉急而促,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葛根半斤黄连三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

5.奔豚汤方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者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甘草芎藭当归黄芩芍药各二两半夏生姜各四两生葛五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6.竹叶汤方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附子一枚(炮)生姜五两大枣十五枚

参考文献

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吕景山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0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

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曹颖甫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桂林罗哲初手抄.—广西人民出版社,.7

药草专刊

识中医药草

观自然之美

悟养生之道

编辑

李梦喆

审校

谢琪

北京公益医疗援助服务促进会宣传中心

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egena.com/ggzy/54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