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网友在西峡贴吧里这样写道——
如瑾似瑜:朱书成是西峡最具争议的一位传奇人物,有人崇拜佩服他,也有人讽刺污蔑他。但无论如何,我只阐述我所知道的朱书成。
朱书成出生在伏牛山深处西峡县双龙镇后湖村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忠厚老实的农民,上学时因交不起学费,初中没上完,就回家务农了,他经常趿拉着大人的烂鞋,冬天脚上生满了冻疮,小的时候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家里也没钱做床,父亲就到山上砍些木杆再用葛条绑上,铺些茅草,一家人就睡在上边。他没有关系,没有背景,一无所有。但他有毅力,有魄力,有志气,有理想,凭着自己的信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他品尝了人间所有的苦,我想,现在没有什么困难能够打倒他。
如今,他掌舵下的龙成集团是南阳市地方工业最大的企业,河南省百强民营企业排名第4位,他也成为了南阳首富,连年跻身入围中国胡润富豪榜。龙成的成长完全是靠他一己之力、靠开拓创新、靠社会责任,由小做大,由弱做强,发展壮大的。他虽是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但他始终把自己当做是一位农民,没有架子,没有忘本,人品高尚。他捐助了数百名学生,帮他们完成学业,也养活了西峡几千个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他是西峡的山水和人民培育出来的,他是伏牛大山的儿子,他有着大山般的质朴和坚毅,有着现代企业家超前的胆识和谋略。他心系西峡的发展,心系人民的利益,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很不容易,背后吃了很多的苦,受了很多的委屈。一个西峡最辛苦的人,一个西峡最不被理解的人。
自古英雄莫问出身,西峡古有别廷芳,今有朱书成,西峡的山水数百年间才能培育出一个这样的传奇人物。他是伟大的,是我最敬佩的西峡本土企业家,一份满满的正能量,一个身边最励志的人和故事,我们要从他身上好好学习,吸收其精华,摒弃糟粕和不足,这才是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知足吧,西峡人,毕竟这世上人无完人,请好好尊重和珍惜他,他是我们西峡最大的骄傲,这样的人,在西峡以后的历史中,不会再有了。
(年4月29日,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梁静带领调研组一行深入龙成集团调研)
朱书成很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但在南阳工商界,他却是一个传奇。从一个深山里贫寒的农家子弟到南阳第一个登上“胡润百富榜”的企业家,他用了不到20年时间。如今48岁的他,是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冶金业商会副会长(众多荣誉称号在此不再赘述)。
他所领军的龙成集团,在年9月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的汉冶特钢200mm厚的锅炉与压力容器用钢生产许可证书,这是全国唯一一家获得此钢种极限厚度的生产厂家。
在年钢铁行业普遍受到金融危机的重挫中,龙成集团却生产经营稳定,发展势头不减,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企业年增长率不低于15%。连续多年保持如此良好的发展态势,其秘诀何在?以实业报国为己任,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他们最重要的源头活水。
1988年,朱书成租赁了西峡县双龙镇后湖村资产不足6万元、濒临倒闭的村办企业,自此依靠技术创新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今天的大型企业集团。1991年,率先建成国内第一条最规范的保护渣生产线,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产品。1998年,投资连铸结晶器铜板项目时,高起点贯通冶炼、锻压、机加、电镀等整个工艺流程。2001年,投资开发汽车导航仪,在进军IT市场时就定了坚持创新的两条铁规,一是坚决不羡慕同行业做低端产品的短期利益,二是一旦推向市场就要达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2003年,瞄准我国钢铁企业转型的机遇,投资上马了南阳汉冶特钢项目,致力于“三特”即特种、特厚、特重,在短短六七年间成为特钢行业一匹令人不敢忽视的黑马。
在过去几年面对钢铁企业的严重危机时,朱书成庄重承诺:员工一个也不裁,企业一天假也不放。他们以创新为动力,实施“百项专利工程”,近年来有9项发明专利填补国内空白,14项科技成果取得省市鉴定,其中仅汉冶特钢就拥有12项高新技术产品,产品获欧盟TUV认证、CE认证和九国船级社认证。他们竞争制胜的绝招之一就是实施低成本战略,“转炉留渣操作”、“精炼渣循环利用”、“控制负公差效应”等632个课题立项,通过1000万元驱动2亿元的降本增效。
(年2月23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王思强考察河北龙成万吨煤清洁高效利用项目)
中钢网在龙成采访时,只见炉火熊熊、钢花飞溅,一台台现代化设备雄伟漂亮,一座座钢构新厂房耀眼夺目,在古庄河畔,一座现代化绿色钢城巍然矗立。朱书成和他的“钢铁神话”在南阳厚土上谱成,丰饶的南阳大地也必将成就这个钢铁巨人更加辉煌的明天。
龙成集团何以能在经济受到后金融危机影响、钢铁行业面临重重压力、市场形势大起大落的大背景下激流勇进?适时调整经营战略,顺利渡过危机并启动新一轮产业升级项目,是他们的首要战略。年2月3日,朱书成在董事长专题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以下文字来源朱书成在龙成集团董事长专题会议上的讲话:近两年,龙成为应对危机奋力前行,这条道路上很曲折也充满了艰险,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处理不当或稍有不慎,其后果都是极其可怕的。但在遇到接踵而来的各种问题时,我们都能够从容应对、冷静思考、制定对策、一一化解,经受住了这轮危机的考验,使龙成保持了平稳发展。期间,我们倾注了大量心血,调动了所有智慧,用尽了浑身解数,其举步维艰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也是弥足珍贵的,必将成为我们以后的宝贵财富。
现在谈起这些话题,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很轻松,实则非常艰难,甚至或多或少有侥幸和运气的成分。龙成依靠什么来摆脱这次危机,有我个人的坚定信念、有高管层的忠诚担当、有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从上到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越是危机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我们在危机过后最大的收获。一路走来,我也一直在思考,经济形势周期变换,市场竞争风云莫测,我们怎么去迎接各种挑战,实现百年不败的龙成大业,通过这次应对危机的深刻实践,我认为,今后的龙成必须树立公众性和平台化两大目标。为什么呢?
(年1月13日,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南分行行长杨剑华来龙成考察)
怎么理解公众性?企业的社会性也就是它的公众性,民营企业虽然是私有企业,但是它在体现利己性的同时,还应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有利于公众的一面,它的存在不仅会对所有者个体产生影响,也会对公众的生活产生影响。一个较大规模的企业倒闭,影响的不是少数人,而是大多数人,这本身就是企业公众性的体现。实践也证明,大企业想靠一个人守住是不可能的,松下、索尼就是典型。虽说世界上仍存在不少耳熟能详的家族化企业,如宝马、洛克菲勒等,形式上是家族化,但事实上却以公众性为主,家族拥有企业分红权,管理权交给职业经理人,而且对管理层充分信任和支持,这样反而使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就民营企业而言,在它形成之初,家族化相当普遍,家族化企业与封建帝位的传承有很多相似之处,皇帝老儿子嗣众多,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余地很大,总能找到最合适的一个,可以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只有封建社会较低的生产力和薄弱的经济基础才会诞生那样的上层建筑。而在当前社会化生产的大环境下,民营企业所处的都是竞争性行业,面临的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不容许企业拥有者的代代相传,所以说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父传子、子传孙的理念是靠不住的、也是不现实的。为此,一定要把龙成建成公众性企业,建成国家的、社会的、民族的、员工的企业,不是少数人甚至哪个人的。
为什么强调公众性?首先,对一个国家而言,尤其是对中国来说,比较欢迎这种企业。非公众性企业的缺点是不透明,不透明就有藏污纳垢的嫌疑,就会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而一旦成为公众性公司,财务和重大决策都要透明化,迫使企业必须遵守规矩、依法经营,企业因此也会更注重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平。在成熟的社会中,资源只会向有能力、有道德的人手里集中。尤其是,随着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治国理政方针的实施,有力地祛除、纠正了社会的歪风邪气和沉疴顽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逐渐遵循规律并趋于成熟,那么,像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这样公众性的企业,从长期来看必然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欢迎。
其次,龙成实现公众性的价值,既是其发展历史的需要,也是其迎接挑战的需要。不能简单地把公众性仅仅理解为上市,将来龙成的公众性特点要比上市公司更加明显,那就是龙成离开了谁都能继续生存下去!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从龙成的发展历史来看。龙成集团年成立,我18岁开始带着一帮伙伴创业,30年来可以说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成长到今天确实太不容易,企业的安稳也是我对创业伙伴和兄弟们的牵挂与不舍;我执掌龙成集团30年,从开始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位列省民企三甲,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在精疲力尽的同时,也深感依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企业是非常危险的;从大的方面来讲,企业倒闭对国家、对社会、对员工的伤害极大,有些企业规模要比龙成小得多,即使这种企业在濒临倒闭时,它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会使各级领导焦头烂额。更重要的是,企业越大,分工越细,人才越偏,员工越可能只会一个专业或一门手艺,企业倒闭后就业难度非常大,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影响不可估量。
第二、从应对上一轮危机的得失来看。如果一定要从我个人身上找到摆脱前一轮危机的因子,那就是在极端困局下的坦然和担当。我在做到尽职尽责的前提下,坦然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结果,甚至做好了企业倒闭、身陷囹圄的心理准备——最坏的结果无非如此。因为已经做最坏打算,所以就不再纠结会出现啥结果,就一门心思考虑怎么解决问题、怎么超前谋划、怎么专注于主要矛盾,把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思索并寻找多种方案,去应对几个月甚至半年后的风险,因为谋划大事,无暇他顾,连集团内部十分明显的损失都统统不管不问、弃之一边。所以说我们虽然平稳渡过了危机,但是有得也有失,出现这样的结果,我深感到无能为力。
深刻反思经历的危机和困境,经过近30年发展的龙成为什么会有这种被逼到生死关头的困境?为什么会遭遇如此从未有过的挑战?今后我们究竟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龙成?怎么避免龙成再次陷入这种灾难?这也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除了上次在县工业经济推进会上的反思之外,与我们缺乏大胸怀、好目标、总策略也有关系。在《甲申三百年祭》中,郭沫若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缺乏大胸怀、好目标、总策略而导致起义取得阶段性胜利后迅速蜕变,与成立之初就以《共产党宣言》为指针的党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是李自成和共产党最终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为了实现百年龙成,这些问题恰恰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大课题,而且很有必要写入今年的《董事会工作报告》。
为什么敢提出公众性?因为龙成攻克了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技术,它不仅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专利保护的核心技术,还有较高的利润和较低的风险,而且已上升到涉及能源安全的国家战略高度。更重要的是,这个技术是可遇不可求的,近期《北师大学者:最富有的一代中国人正在远去》这篇文章提出,“在未来中国,再度狂风骤雨般书写财富神话的机会,如过江之鲫般涌现的土豪群体已是过往,轻易实现人生小目标者可能逐渐寥若星辰”,也就是说,过去30多年风生水起的经济增长一去不复返了,今后的财富聚集效应也没有了,西峡想再成长出一个龙成,其难度不知要比当年龙成大多少倍,除非是新技术、新产业下诞生的公司,当然这种概率也是极低的,比如美国谷歌、苹果等借助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脱颖而出。对龙成而言,煤高效就是新技术、新产业,可以说给了龙成无限的想象力,这样的发展机遇是千载难逢的,也为龙成打造公众性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平台化又该怎么理解呢?平台化,从传统的观念上通俗地理解,就是要把企业打造成为公众创业的舞台,有志之士施展抱负的舞台,行业专家学以致用的舞台。航空母舰是战斗机的作战平台,大剧院是戏班子的表演平台,奥运会是各国健儿展示更高、更快、更强的平台,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