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index.html
河北阜城伊晓飞 提供图文
明中宪大夫山东按察司整饬兵备副使
进阶三品钝庵伊公墓志铭(白话译文)
刘琦译
赐进士出身,山西按察司,提督学校副使,前翰林国史检讨编修,陕西提督学校副使,蓟门门人成宪撰文。
赐进士出身,亚中大夫,湖广布政使司右恭政,奉勅督理糧储,前福建道监察御史侍经筵,东光马允登篆盖。
赐同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河南汝宁府知府,前奉勅恤刑四川大理寺正,邑人祁鲸书丹。
中宪公的去世,是在万历丙戌年十二月(公元年),而他的出生是正德辛未年(公元年),出生那天下雨。正赶上原游击将军,后来提升为大将军的一个人,停留到门前,于是后来伊公应征(入伍),伊公的寿命达到七十六岁。(后来)进士及第,名声远扬二十一年间,四次掌握兵权。但是伊公最爱交接文人,相互之间高谈阔论,考证、研究(文史)非常精深,而主要立身功业在蓟(这个地方)。
伊公为他的儿子汝俨、汝偲延请老师是在他的门生中选择,当时我正当弱冠之年。我的先辈去世时埋葬,是伊公为他写的行状。现在汝偲他们占卜了万历十七年二月初七(公元),隆重举行伊公的灵柩下葬仪式,在城西松柏原(今对寨村南)。送给我帛礼,抬高我的孝廉身份让我写一篇《墓志铭》,并说这是伊公生前的意愿。伊公是我的恩师,我存有他为我先辈写的那份“行状”,而汝偲(现在)又是我的门生,伊公去世归天,面对(开挖)墓穴下葬这个仪式,(起草墓志)我怎么敢因为(自己)没有文采而推辞。
伊公的名讳“介夫”,字“贞甫”,号“钝庵”,别号“松鹤”。祖先是山东济南肥城人,高祖父名讳“从政”,为了躲避元末兵乱,迁移到河间府阜城县宰基村(今蒋坊乡伊家村)安家。从政公生伊瓒等兄弟七人,伊瓒生登仕郎伊茂等兄弟五人,伊茂生承德郎伊珊兄弟也是五人,以上四世,多隐含德行。伊珊生介夫公
兄弟三人,介夫公最为年少,聪颖不凡,五岁时为外界传颂,十岁能写文章,十八岁时参加乡试名列前茅,参加考试时是嘉靖甲午年(公元年)。他的母亲李安人病了,伊公侍奉汤药而无功效,于是写文章叹息、祷告上天以求自身代替母亲,现在读那篇文章仍催人泪下。李安人最终没能康复。伊公因为侍奉、尽孝悲痛而导致身体虚弱,只能看东西和呼吸,人称伊公为“伊孝子”。他的继母是宋安人,他曾写过一幅对联张挂的房门两旁,内容是“继母千家有,王祥一子无”三十年不间断侍奉,人们认为难能可贵。而村里有伯叔辈对他侍奉继母孝敬的行为不能理解。于是伊公写了古代昆弟和睦的事张贴到墙上,终于使伯叔感受领悟。
而伊公不喜欢治理家庭生计(这些俗务),在城市中(闭门)读书,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性情淡泊,家庭越是贫困,学习越是勤勉,他读书一般都制定有计划程序,白天如果有别的事情(妨碍读书),到夜晚则全部把功课补齐。时间长了,学问越发宏深渊博。
到了嘉靖庚子年(公元年)做了顺天乡荐,辛丑年(公元年)成为进士,做了都察院政,次年做了山东章丘县令,章丘政务繁重号称难治,而伊公治理起来却轻松自如,推出了“条鞭法”以减轻百姓的徭役赋税。三乡百姓认为政治和平,有“云散见青天,冰月在寒潭”的民谣称颂。当时巡抚曾想在章丘境内开挖河道,伊公认为该地都是民田(不便开挖),别的县内原先有旧河渠可以找寻,情愿协助人工疏通河道三十里。虽然巡抚应允他的请求,但(实际上内心)已对他忌恨,说他反驳了上司的意见。官府治理到章丘县境内时,正赶上东乡老百姓家里被盗,伊公骑马迅速赶到(事发地)施救,并说:“绝不可迎接(我的到来),(如果)官府失盗,百姓也会前来救助。”乡里的官员约请,他一概谢绝。有一年有人上疏呈议论(参劾)伊公改调,为此县内的百姓赶赴巡按,反复地请求保留(伊公的职务),郑重申明他的廉洁和冤屈,于是
为他辨白到都察院,内中有操守纯良和才能优秀者,恐怕巡抚“出访”后没有说出真实的情况,于是移交、咨议到吏部奏请保留,(最终判定)保留三年给奉。离任那天,百姓父老都攀附车辕,匍匐到车辙下(为公送行),如同失去父母(那样伤感),离开章丘县回归田园,至今已有四十七年,地方人到家问候者不断,(后来)上级派他做南康(偏远地方的小官),家人感觉对他的待遇不公平,伊公说;“官职不论大小,(不分)远近,怎么会没有人做为(朝廷的)臣子呢?”于是携带家眷到了任所。(巡)抚(巡)按都知道他的贤达,曾委任署理公文事务,治下的县所到之处,多有佩服、效仿他的优良声誉,时常有人登门拜访。
(后来)到白鹿洞书院内讲授性理方面的学问,学生都觉得遇到(一位)好的老师。一天伊公从省里回来,赶上天色已晚,路途泥泞,有十几名鬼卒手持火炬围聚在前引路,到进城时就什么也不见了,所有人认为这事怪异,伊公却也无恙。
又一年后,除授工部虞衡司,主管内十库和营造弓箭,(他)以自身肩负的责任戒勉自己,从来不敢言语个人私利。随后奉命催缴杭州南关竹木税,当时抽一根木材,必须放到水里,务求挑选到最大的,(而)木材商患病,木材不易多得,伊公以为税木是朝廷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何必非要最大的,经常任凭木材商自己拣选,(然而这样)征缴的税额反而比过去增加了一倍。钱粮每年按九千两计算,当年的税银共计二万一千两,杭州人有“弃万金”的民谣。差使届满,升任本部营膳司署员外郎,奉命管理临清砖厂,制造、运输量比原来增加一倍的供应。通过政绩考核,授予其父承德郎,父母妻子都得到封赏,过了五个月,转任本部都水司署郎中,督理通会闸河道和天津河道,未及上任又升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分巡辽海东宁道。一年内三次调动,惟有章丘县的诽谤(被贬)、南康贬官令人不快。
伊公顺路探望、拜见承德君,到家后(对父亲)说:“父母在堂却不能朝夕陪伴尽孝,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承德君训诫说:“你是个忠臣,我也是个忠臣为父难道仅仅是需要你陪伴左右吗?”于是强令他赴任。辛亥年十月(年)出关时,寒云衰草,风沙如同针砭,伊公毫不介意,坚定信心,竭力做好检阅兵马、检查和管理好钱粮、修筑城池堡垒、建设敌台(等政务),皇帝(为此)赐予白金犒劳他。(他)查勘原大将军赵国忠的事,赵夜晚携带五百重金请求开脱,伊公毅然拒绝了他,对所勘查的事全部依照最为公道的方式处理。辽地人敬服他的廉洁。地方上有开矿的徒众啸聚了千人,当道者意欲带兵前去剿灭和抓捕,伊公认为(他们聚集)图谋事有原委,不可轻率的行动,于是单人独骑访到那个地方,反复劝告(聚集起事的)贫困民众解散。当时抚院在处理政事方面多采用宽松(的方式),而伊公则应用严格的制度管理地方和绳束下属,(而)以宽松的(方式)对待辽民施行惠政,(达到)两相便利(的功效)。四年后升任山东布政司右参议,分巡辽海东宁道,他在治理河东时(的政策和声望),与治理河西没有什么差异,河西人的内心更加敬服。贼虏几次入境侵犯,伊公通过只身进入贼营陈说,使局势转危为安的情形共有好几次,有人说他有神灵护佑。说他统率兵士得体,做到恩威并施,教育、训勉(士兵)深刻诚恳,象杨照、佟登、王治道、杨四畏、徐枝等人都是国家的名将。又二年,升任山西按察司副使整饬蓟州兵备,三年时间修筑边防城墙六万多丈、城池七座,捕获强盗二百八十余名,募集客兵粮饷十万多两,招募游兵三千多人,他的的建树和能力也日益弘大强盛。当时罗文谷死了,有图谋作乱的人,伊公察觉了(这种情势),(通过)申张和晓谕朝廷的纲纪和为善作恶(导致人的)祸福,众人于是哭泣,跪拜在地(表示归服),祸乱得以平定,随后秘密侦查带头作乱的,共有五、七人正法,而其余众人释放后搁置不予问罪。
戊午(公元年)这年,贼寇入侵潘家口,伊公正在会同御史在顺义登记牢狱囚犯,听到警报,日夜兼程赶到(那里),随从兵众死亡有十分之四,重伤者有十分之二,伊公仅以身免(原文不能译),到了遵化城门关闭,士兵不能入城,伊公立刻命令开城门入城,拯救活命数以万计。贼兵兵分两路像鸟翼那样包抄攻打城池,伊公率领官兵和和民众抵抗把守了三天,城池得以保全。当时肃宗皇帝驾座齐宫中,忧虑贼寇入侵,途径受到梗阻,(外面)不能听到(这里的危急消息),伊公召集敢死士兵,竟然把贼寇入侵的(警报)及
时传达,西内大司马杨公奇召集到陕西大部队兵士。进城护卫的有很多人无视军队纪律,趁机争抢掠夺,伊公用兵器击杀了他们,市场商铺得以平静,秩序井然。虏骑薄(原文不能译)蓟山上大火烧了一整天,(有人)讹传伊公死在抵抗贼寇的战争中了,全家人痛哭。伊公回来了,仍在流泪不止。伊公说;“我蒙受国家厚恩,能够马革裹尸回来,这是一件荣幸的是,何况现在(我)还没死呢,(大家)为什么还要哭泣呢?”
伊公在蓟地推行的(治理)举措无不犁然有序,当众心独以不能诺诺(不能译),台使面前竟受到诋毁,改任山东整饬德州兵备,率领民兵入京护卫,使两防(防务)安然无恙,会谏议裁革民兵,(不能明确译出)伊公正当等候调遣,但是忌恨他的人想要中伤他,没有什么可以指正的,乃目为分宜私人而公解组归矣(不能明确,疑似“遭奸臣诽谤陷害而致贬官归田”),那时是癸亥年(公元1563年)二月。唉!伊公成为进士二十一年,官职却不过副宪,并且副宪只做了七年,被埋没了,难道这是尚为分宜私人哉(不能译)。然
而这些不足为伊公辩解。
伊公曾出门道经章丘,老百姓夹道拜见说;“我们的伊公来了,我们重新又得以有了父母!”有小孩老人用盒酒敬献(款待),伊公畅饮醉后留诗一首;“策马龙山拂晓尘,平陵花柳自相亲。征输不见年来省,徭役惟闻日转频。三载附循真浪迹,六乡黎庶尚饥贫。村翁稚子劳相问,犹识当年旧主人。”他忧虑民生(的思想感情)正如这首诗中表达的一样。而卒以其伯子汝俨故哭之丧明遂不复用于世(不能译),用以研究他的经邦济世的才略,是上天给予人的呀,还尤怨什么呢?
伊公归隐田园奉养父母,孝敬.赡养的(责任)全部尽到。每逢春暖花开或秋月当空时节,骨肉汇聚一堂,举杯称祝福寿,其中的欢乐十分舒畅和美。母亲宋安人弃养哀毁如礼(不能译),侍养承德君病三年,亲自尝药,吁叹祷告一如侍奉李安人的病,特别是居丧期间,(因过于悲痛)导致身体虚弱。对待李安人和宋安人更加的(孝敬)。年纪越大,(这种)思慕(情感)越是深切。伊公天性对(长辈)孝敬,对(兄弟辈)友爱。追思、怀念李安人不能禄养终身而哀伤、思慕。对待兄长恭敬,家中产业不分彼此。他的仪表相貌丰
仪魁伟,气节慷慨,特别擅长骑马射箭。每到一个任所,多优异的政绩,有疑难的行狱案件长达几十年未解决的,(经他)审理就会辨析明确,冤情化解的有很多。日常居家敦厚诚恳,乐善好施,(时常)周济朋友的急难。自己评价一生所做的事,没有不可告人的。(早年)微贱的时候去赶考,有一位族兄借给他百钱,到了登科及第后,用几十金报偿。特别善于冰释仇怨。他抚恤、爱怜同族中人如汝和、汝嗣及梧母子等人都能做到这样。曾经施舍粟百石用来赈济贫困匮乏而无依无靠的人。亲戚杨文高因为犯事被拘押到牢狱,家庭贫困而不能赎身,伊公给了他十五金赎罪释放了。每当读到史书上记载忠良被冤致死,就会掩卷叹息,(而)奸人反而得志的一定会切齿唾骂。所以他在施行政令时,虽爱民子且疾恶如仇,理解他的和得罪(怨恨)他的(情况发生),根源一定都在这里。统率军队纪律严明整肃,至于喜好(褒奖)厌恶(惩治)未尝不给予公平的判断,所以(军队)攻坚守险,往往能有以死效力的
(军士)。
在乡间居住时,设立学会约定为后辈学子教授学问。除非公事(平时)不会谒见有司官员,遇有重要庆祝典礼的邀请,只会出席一次。在雇用童子仆佣上,人手够用即可,仆佣在承应接受任务时也不必肃立崖岸(二字不能译)。乡人相见,仅长揖行礼而已。喜好同父老乡亲讨论种植、收获的事,论较岁时丰给以及前辈长者等事。每当遇见后辈才俊,则极为敬爱。(倘若)有人为了关系到郡县的私事(请求他出面),它一定会正色拒绝对方,然而对(实际的)冤枉,谬逆而不能控诉的,则会委婉、周全的为人解说申辩清楚,甚至不让(受到帮助的人)知道。
他著述的书有《蓟门集》、《归田录》、《松鹤山人杂咏》、《伊氏族谱书稿.论稿》等,这些书藏于家中。一生中非常喜好研读薛文清的(著作),他在读书,从政时的记录中曾两次提到自己宗法薛文清。晚年在西郊建了房舍,种植苗圃灌溉田园,以山水自我娱情,自号“松鹤山人”、“西园隐士”。临终时,起来整理衣服对他的儿子说;“努力崇德,勿辱先人之志。”让人写具名帖辞别县令,做永久诀别,穿衣着冠就去世长眠了。
他的夫人刘氏被封为安人,所生子男八人。汝启、汝登未及娶亲早年夭亡。长子汝俨,县学生,迎娶本县同知倪云鸿的女儿,倪氏因丈夫病故,(自己也)绝食而亡奉旨表彰为“烈妇”。次子汝偲,监生,迎娶南皮都御史汤宾的女儿。三子汝修,监生,迎娶本县省祭官葛宠的女儿,(葛氏)去世后,继娶交河生员燕德的女儿。四子汝佶,学习儒业,迎娶本县医官钱利的女儿。五子汝侗尚年幼,定聘献县知州王栻的女儿。六子汝攸尚年幼。还生有女儿三人,一女聘嫁本县省祭官潘儒的儿子县学生潘一变,未到及的年龄就已离世。一女聘嫁本县省祭官葛宠的儿子汝栗。一女尚且年幼。还有孙子一人,是汝修所生。孙女四人,一个聘嫁景州监生王守的儿子王梦龙,是汝修所生;一个聘嫁景州光禄署丞赵世科的儿子赵守祉;一个尚年幼,一个是汝偲所生,一个是汝佶所生。
铭曰:牧不背台谏要之得民将不皆茅土要之致身于乎先生而任而真謇谔嶙峋利耶钝耶惟
逢之辰于□□□□□□于君视斯无愧于臣邻有百□□□□□□珉
二零一四年元月
河北省阜城县东伊村伊氏来源
我的家,河北省阜城县东伊村,东伊村是新名,是从原先一个整体的伊家村分出来的,现在分成了东伊、西伊、北伊三个自然村。老伊家村两千多口人,村中90%的人家都姓伊,村中的其他姓氏也都是伊姓的亲戚,与伊姓都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
小时候听老人讲,阜城县城东街姓伊的跟我们也是一家,都是同脉同根,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
老祖宗之后,他的四个儿子分成了四大股,阜城县城东街姓伊的是其中的一股。
老人们还讲,老祖宗当年在明朝当兵部尚书,据此推断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所以村中的人提到祖宗都习惯说“兵部爷”咋长咋短。小时候老人经常给我讲起兵部爷的故事:兵部爷祖籍山东肥城伊家沟,父早亡,灾荒年母亲带其逃荒改嫁姓赵的,所以祖宗小时姓赵,后入朝为官,想起自己的身世,又改为姓伊。老祖宗本是文官,但是在朝中受奸臣陷害,让其带兵戍关,外族以邪术用纸人纸马攻其,眼见兵部爷兵败,此时天上来了一片云彩,云中站立一红脸将军-关公,顿时下起了大雨,把外族的纸人纸马都浇瘫了,遂胜。
历经朝廷的险恶,后来老祖宗给后代发下毒誓:千年不上朝,万代不为官。老祖宗归居乡里后,想起自己当年战场上被救的经历,请工匠开始修关公庙,工匠塑了好多尊佛像,让老祖宗看,都被老祖宗否了,说不像。一帮工匠也愁坏了,有天中午工匠在庙檐下小憩,突然下起了小雨,工匠们睁开朦胧的眼睛抬头看天,只见天上一片红云,云朵的形状酷似关公,工匠们赶忙按云彩塑像,像塑好了,请老祖宗过来看,老祖宗捋着胡子点点头说:有七分真相
还有的老人说,老祖宗不在朝为官后,在山东德州为官,相当于现在的德州市市委书记一职,多年前德州市里还有座关公庙,有老人讲是姓伊的家庙。
以上这些传说。是真是假已无从考究了。但是有些是真的:我们村姓伊的族谱,还有老祖宗的官服画像。前些年,父亲小的时候,过年的时候族长都把老祖宗的画像挂出来,全村的人都去祭拜,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老祖宗的画像就遗失了,其实村里的老人都知道落到谁家了,但是事情过了多年,都无有了确切的根据,也就都不愿出来揭穿这件事了。但愿现在这张画像的所有者不要把全家人的东西只作为个人家的私人的文物来出售和储藏,有朝一日我能见到这张画像祭拜一下。至于家谱,我听说有好多本,原始的,后来村里族长组织人抄写的,还有自己个人抄写的。但是我一本也没见到过,这些东西都已经作为文物,被所有者藏得严严实实的不愿再透露出来。
参加工作后,有一次我从阳谷去泰安碰到了两次跟我的姓氏有关的幸事,一是,路过肥城我在肥城县城里见到了伊家沟批发市场;再是在登泰山的盘山路上,我见到了明朝嘉靖葵亥年(年)署名松鹤山人伊介夫的书法石刻,当时我靠着巨石兴奋的照了张相。回家后有长辈看到照片后说:“这不是老祖宗写的吗”。
我这才知道老祖宗叫伊介夫。
因为自己的同姓很少,出门能碰到个同姓的感觉很惊奇,很亲切。没事的时候我也经常的上网查跟自己姓氏有关的资料。当我输入“伊介夫”,在网上弹出的链接中我也找到了与老人传说相符合的一些东西:嘉靖三十八年(年)
六月戊午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尚书杨博言:秋防期迫,臣谨以便宜指挥各兵备官分地画守,天津兵备副使雷梦麟驻石塘岭,密云兵备副使李尚智等驻古北口,山西冀北道佥事董邦政驻墙子岭,俱各提调本区;蓟州兵备佥事伊介夫驻太平寨,提调太平、马兰谷二区;霸州兵备副使温景葵驻燕河营,提调燕河、石门二区;昌平兵备副使粟永禄驻昌平,提调镇边、黄花镇二区。则令人自为守,俟入冬解严后,核其地方有无失事,以为功罪。得旨允行。
嘉靖三十八年()正月初一日,查理边储户科右给事中魏元吉等,劾奏诸边臣侵冒不职。世宗降旨:近年边粮给发数多,管粮官任意侵费,以致钱粮亏折。原任管粮郎中高光、主事刘崇文俱革职,逮京问罪;原任蓟州巡抚佥都御史马九德,保定巡抚副都御史艾希淳革职闲住;密云原任管粮主事马濂降一级调外;原任管粮郎中等官董策、曹麟、王守志、王汇征、王霁、李侨、张邦彦、丘纬、继璿、冀练、李郁、张峰、胡志和、刘鲁生各降二级;蓟州兵备副使伊介夫、张子顺、杨胤贤各夺俸三月。
明朝时的兵备道,全称为“整饬兵备道”,主管兵备事宜,始设于弘治年间,隶于总兵。但明朝时的兵备道不是专缺,而是由布政司、按察司二司的参政、参议、副使、佥事兼任。因此,出任兵备道的这个人的品级,是以他本身的官衔为准。明朝时,布政使司的参政是从三品,参议是从四品;按察使司的副使是正四品,佥事是正五品。比如某兵备道,他的本身官职是按察使司副使,则他的品级为正四品。
明朝时知府是正四品,老祖宗戍边时是正五品,戍边后给个正四品的知府应该是正常的。老人传说老祖宗曾经在德州当过知府我感觉应该是事实。
我们家谱辈分的排序是:林布洪基世敬忠显仁章。我只知道自己在世字辈上。因为没见过家谱以上大部分都是我听到的长辈们的传说,有不妥之处还忘同家人指正。
愿我们姓伊的家人越走越近,越来越团结。
伊介夫存留于泰山上的书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