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www.bdf999.org/m/
葛根
野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也可作观赏用。据考证,上古以来,"葛麻""葛衣"为旧民的衣服之织物;"絺绤"与"野葛"的块根做成的葛粉为民间去热毒的上品。西方人叫野葛为"kudzu",并把它称为可以改变女性第二青春的神奇之草,在神农架北部的海拔~米的原始森林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身躯。
基原植物
本品为豆科藤本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生用或煨用。
形态特征
藤本。全株被黄色长硬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背着,卵状长圆形,具线条;小托叶线状披针形;小叶三裂,偶尔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形,花冠紫色,旗瓣倒卵形。荚果条形,扁平,被褐色长硬毛。生于山地疏或密林中。
性状鉴别
本品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长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传统经验认为,以块大、色白、质坚实、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产地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浙江等地。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黄酮类物质,如大豆苷、大豆苷元、葛根素、大豆素-4,7-二葡萄糖苷、葛根素-7-木糖苷等;此外,尚含有香豆素及三萜皂苷等成分。
药理作用本品有解热、抗菌、抗炎、镇静、解痉、抗过敏、降血脂、降血糖、扩张皮肤血管及冠状动脉、改善心脏功能、改善脑循环、抗氧化、调节免疫、保肝、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肿瘤等作用。
性味归经辛、甘、凉。归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
本品能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①治表证发热,项背强痛。本品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能解肌发表而退热,善治表证发热,又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②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本品发表以透疹;③治热病烦渴,消渴病。本品生津以止渴;④治脾虚泄泻,湿热泄痢初起。本品既可行气宽中,又可解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或入丸散;或鲜品捣汁服。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透疹宜生用,鲜葛根生津最佳。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升麻葛根汤处方升麻3g葛根(细锉)3g芍药6g甘草(锉)3g各等分
用法用量原方同为粉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
功能主治辛凉解肌,解毒透疹。主治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身热恶风,头痛身痛,喷嚏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干,脉浮数。
本草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名医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拓展阅读
[1]陈士林,林余霖.中药饮片标准图鉴[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王建,张冰.临床中药学[M].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55.
[3]陈虎彪,赵中振.中药材鉴定图典[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4]刘春生.药用植物学[M].新世纪第四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谢鸣.方剂学[M].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74~7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