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热药之桑叶,菊花,蝉蜕,蔓荆子,葛

今天讲的有五味中药,分别是桑叶,菊花,蝉蜕,蔓荆子和葛根。

先看视频:

桑叶

01

来源

桑叶就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它的采收时间需要注意是在初霜之后,也有称为打霜之后,因此也有称为霜桑叶。

02

药性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肺、肝经。

03

功效主治

1,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虽然疏散风寒的作用缓和,但能清肺热,润肺燥。

2,清肝明目

治疗肝热目疾,就是目赤肿痛,同时对肝肾有一定的滋养作用,肝肾亏虚配伍黑芝麻《桑麻丸》。

3,平抑肝阳

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者。

4,此外桑叶还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治疗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

04

用法

用蜂蜜炮制,增强润肺作用。

菊花

01

来源

浙江的杭白菊,毫县的毫菊花,滁州的滁菊花,歙县的歙菊花。都是比较道地的产区。

02

药性

性味:甘,苦,寒

归经:肺,肝经

03

功效主治

菊花和功效基本和桑叶相似,尝尝相须为用。

不同之处:

1,桑叶有润肺作用,菊花没有。

2,桑叶有凉血止血作用,菊花没有。

3,菊花有清热解毒作用,桑叶没有。

04

用法

疏风热适合用黄菊花

清肝,平肝明目适合于白菊花

蝉蜕

01

来源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又称蝉壳,蝉衣。

02

药性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肝经。

03

功效主治

1,疏散风热,利咽开音

既能解表,也能清热,疏散作用不强,特征就是利咽喉,症见声音嘶哑,发音困难。

2,透疹

3,清肝明目,明目退翳

用于障翳,目赤肿痛或肝热目疾。

4,息风止痉

用于小儿惊风。

5,此外蝉蜕治疗小儿夜啼不安,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蔓荆子

01

来源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微炒便于煎煮

02

药性

性味辛、苦,微寒。

归经归膀胱、肝、胃经。

03

功效主治

疏散风寒和止痛。

是发散风热药中唯一有止痛作用的药。

葛根

01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

性状野葛: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长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无臭,味微甜。

粉葛:呈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长12~15cm,直径4~8cm;有的为纵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体重,质硬,富粉性。

02

药性

性味:甘、辛,凉。

归经:归脾、胃经。

03

功效主治

1,解表退热

不管是风寒感冒发热还是风热感冒发热都有解表退热的效果。

特征治疗项强(jiang).风寒感冒中经常出现,外感风寒表实证中采用麻黄汤+葛根,外感风寒表虚证中就是桂枝汤+葛根。

2.生津止渴

1,热邪伤津,津液不足

2,脾的升发失常,不能很好的输布津液,往往需要健脾补气,葛根辅助补脾的药来升举脾胃的阳气,有利于腹泻的治疗,常用煨葛根(升阳止泻作用增强)。

3,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与黄芩,黄连,甘草同用如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4,痹症:治疗淤血,心脑血管疾病。

葛花:

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花。秋季采集,晒干,生用。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解酒止渴。用于酒醉烦渴。

笔记

分享

?END?

猫太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egena.com/ggcf/103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