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合参太阳篇中条文3133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16/5629059.html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对比前面“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仅是有汗与无汗的区别,所以在桂枝加葛根汤的基础上在加上麻黄发汗。这条中的恶风应该看做恶寒的互词,大概为了突出与桂枝加葛根汤的鉴别点仅在是否有汗上,所以采用了相同的描述。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

这条我认同胡希恕与陈慎吾先生的认识,阳明病是胃肠疾病,就是指下利,太阳与阳明合病,就是太阳病同时有下利的症状,必字要理解成症状里下利不可或缺,这个下利一般不严重,只是大便稀,不能理解成太阳阳明合病一定会发展成下利,当然也可能有胀满等消化系统症状,这个时候用葛根汤。桂枝汤有健胃的作用,葛根有止泻的作用,所以葛根汤治疗这种有太阳伤寒表证的下利。胡希恕先生的讲法很好,不是外感太阳伤寒的下利,而是下利呈现出来太阳伤寒的表现,因势利导,用这个方子。后世有“逆流挽舟”法,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可以从另外角度再看一下,下利是津液在胃肠多引起的,通过发汗,把津液从体表分流掉,大便就干了,也就不下利了,但不能理解成所有的下利都可以这么治,如果是里虚寒的下利是绝对不能用解表剂的。

这里首次提出了合病的概念,合病就是同时发生两种以上的疾病,不分先后。后面还有并病,有先后次第的差别。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称)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大枣十二枚(掰)半夏半斤(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

这个也是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是呕,这个呕也是消化系统症状,在葛根汤里加半夏治疗。半夏与生姜都是止呕的要药,合在一起,就是小半夏汤,很多方里都包含这个。条文中“不下利”应该理解成不下利也可以用,如果既有下利又有呕,也要用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汤类条文讲完了,基于我的研究,各位医家基本上忽略了与葛根汤相关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先引用一段《经方实验录》中姜佐景先生的按语:

余读《伤寒论》,至“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条,未尝不废书长叹,曰:何葛根汤之不幸,竟沉埋千古,无一人知其为仲圣治太阳温病之主方也!……

学者当知今人所谓温病,非仲圣所谓温病。仲圣所谓温病,非今人所谓温病。吾人先具今人温病之概观,乃读《伤寒论》温病之条文,无怪格不相入。我姑仿狭义伤寒,广义伤寒之例,当日仲圣所谓温病乃狭义温病,今人所谓温病乃广义温病。虽然,我但愿学者心知此意,我却不愿杜撰名辞,转滋纠纷。今为求名正言顺计,不妨称仲圣之所谓温病为太阳温病,如是,即可别于今人之所谓温病。称仲圣之所谓伤寒,与温病对称者,为太阳伤寒,如是,即可别于《伤寒论》广义之伤寒。称仲圣之所谓中风,与伤寒对称者,为太阳中风,如是,即可别于杂病中之中风。命名既定,乃论大旨。

然则太阳温病之异于太阳中风太阳伤寒者何在乎?余斗胆,敢揭一旨。曰:太阳中风太阳伤寒是皆太阳病之津液未伤者也。若其人先自伤津,续得太阳病,是即太阳温病。是故伤津二字,实为太阳温病之内蕴,此乃绝无可疑者。惟其内津已伤,不能上承口舌,故作渴。故仲圣曰:太阳病,发热,而渴者,……为温病。且将渴字特置于而字之下,以彰其首要。惟其内津已伤,不能注输背脊,故非但头痛项强,且进而为背部亦强几几矣。故仲圣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主之。是故渴与项背强几几同是伤津之外证,实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学者既已知渴与项背强几几同为太阳温病葛根汤证之主证,更可由此左右推求,自得逢源之乐。例如由太阳温病之渴,可以推知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之不渴。故恽铁樵先生教学子谓:桂枝汤麻黄汤当同以口中和为主证云云。学子遵此施治,不啻指南良针。实则口中和即不渴之易辞,不渴即由太阳温病之渴字悟来。仲圣待人以智,故遂不自觉其言之约耳。更例如由太阳温病之项背强几几,可以推知太阳痉病之背反张,身体强几几然者,乃疾病之传变也。诚以项背强几几尚为津伤邪袭之轻者,若治不如法,更汗下伤其津,势必背反张,身体强几几然,而为进一层之痉病矣。此《伤寒》《金匮》之可以通释者也。

……

从姜先生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出来传统意义上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外,如果患者先伤津液,然后外感风寒,就会出现口渴与项背强的症状,就是葛根汤证。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认为太阳病中的项背强几几都是背部肌肉津液损失的结果,与芍药甘草汤一起解决这个肌肉拘挛,因为桂枝汤中有芍药甘草汤,所以选择桂枝汤加味。

不选择麻黄汤加葛根的的原因有:

1.已经出现津液不足的情况,葛根汤里含桂枝汤,可以鼓舞胃气补充津液。

.葛根汤中有芍药甘草汤,可以缓解背部拘急。

这里还有一个各家忽略的问题:“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这个呕逆怎么办,太阳伤寒的主方麻黄汤,几乎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葛根汤倒是可以用,葛根加半夏汤汤更为对证。

根据以上论述,我认为葛根汤是介于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之间的一个方剂,重要性被严重忽略了。我们对比下葛根汤与麻黄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胡希恕先生认为葛根汤更稳妥,我的总结为三补一弱。

1.葛根汤有生姜,大枣,甘草的剂量也大些,因此鼓舞胃气,从而从饮食获取津液的能力要好。

2.葛根汤的葛根有解渴生津的能力。

3.葛根汤里芍药可以补阴血。

4.葛根汤里多了葛根,麻黄汤多了杏仁,解表力量看似乎差不多,但杏仁是温性的,葛根偏凉,再加上葛根汤中其他药物的牵制,我认为葛根汤的解表作用要弱一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egena.com/ggcd/5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