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这位母亲叫史金凤,旁边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叫庞小明,帅气吧!。他是年正月,史金凤在雪地里捡的。就是他改变了这位母亲一生的生活轨迹。
故事要从年说起,那时候,史金凤自己开了个诊所,日子过得还不错。她去西安给自己的诊所进药,路过楼观台停车点时,听见刚上车的几个乘客议论,雪地里有个弃婴,这么冷的天,估计一会就冻死了。这位母亲大声叫司机停车,车没停稳就冲下去,抱着孩子回家了。
回家后,她立即给孩子喂奶,可孩子就是不吃。史金凤再仔细一看,发现孩子额头和脚上到处都是针眼。史金凤这才意识到,这孩子肯定患有医治不好的疾病!
在家人一片抱怨和不解的眼神中,史金凤抱着孩子急匆匆乘车赶往西安,医院。整整住了十七天,孩子除了心律没有多大变化外,其它症状其本缓解。史金凤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笑了。可她笑的也很苦涩,因为这十几天把她身上所带的元已经花的一干二净。
别人不理解,但史金凤说:这是条命!我得先让他活!其他的我管不了那么多!
看到孩子病情好转,史金凤跑前跑后求助村干部和乡邻们寻找孩子的亲生父母。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弃婴的父母始终没有找到。
年5月8日,史金凤撞开了楼观镇党委书记胡振华办公室的门,恳请他发动群众在更大范围类找寻弃婴的父母。
然而,经过镇政府的多方努力,寻找弃婴父母的事一直没有消息。7月13日,史金凤又专门上县城找县民政局,想把孩子放进孤儿院。可民政局的的负责人告诉她,周至没有这个机构。看着这个找不到父母的苦命孩子,无奈的神情写满史金凤的脸上。于是,史金凤硬是说服了全家人,把这个弃婴留在家里,正式取名庞小明。
一年后的正月二十二,史金凤对丈夫说:小明捡回来整整一年了,咱们就把小明的生日定在去年捡回家的这天。你去买个生日蛋糕,让小斌和晓燕都回来,一起为小明过个周岁生日!
欢庆的气氛中,大家兴奋地逗小明取乐。突然,史金凤的心猛地一颤。不对啊,正常情况下一岁的小明应该吱吱呀呀学着说话了,可小明只是啊啊乱喊。平时她只认为小明由于发育不好,语言表达和动作可能迟缓一些,所以没在意,现在却发现小明似乎对外界的声音没有反应。
史金凤坐不住了,第二天就抱着孩子赶往西安检查。可由于孩子太小不能做听力测试,医院检查后都认为这个孩子可能是先天性耳聋。
从此,史金凤抱着孩子踏上了艰辛的治病之路。而这条路,她一走就是八年。八年里,她一趟又一趟往返于西安、郑州、太原、成都,为这个孩子花了十多万元。
体力和经济的消耗,并没有换回小明病情的好转。年2月28日,史金凤带着孩子去西安中医研究所作脑测听。医生在做完检测之后对她说:你今后不用再给孩子治疗了,这孩子听力太差,无论怎么治疗都是无效的!医生简单的一句话,对史金凤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她实在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打击,八年里花了那么大的心血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她万念俱灰,紧紧地抱着孩子,打算跳楼。这一举动可把医生护士吓坏了,你救一命再搭一命,值得么?孩子虽然聋哑,但是只要耐心去培养他,他也会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4月的一天,史金凤从报医院采用手术治疗耳聋效果好的消息,立马产生了带小明去上海治疗的想法。儿女们和亲邻都劝她:你为这个娃已经尽了心了,再花那么多钱给自己买罪受,太不划算了!可史金凤非常倔强,不行!既然我和他有缘,就有责任呵护他,反正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要去尽母亲这份责任!
年5月9日,史金凤抱着孩子,前往上海求医。到了上海才知道,这个耳蜗手术光是手术费就得二十四万元。医生听她是农村来的,劝她不要做了,说是这样的手术费一般的农家负担不起。可史金凤苦苦地哀求专家,说是只要能给孩子治好病,就是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心甘情愿。专家们被史金凤炽热的母爱感动了,专门开会,决定为小明做手术,同时也决定免除大部分费用。5月18日,当医院给小明做完详细检查后,才告知她孩子病情特殊不能做手术。
大爱无痕,她用爱心创造了人间奇迹
一位资深老中医告诉史金凤,说是用裸露在深山崖石上的老葛根熬成药汤可以缓解孩子病情。史金凤听后如获至宝,不顾丈夫和亲人的劝阻,独自一人上了山。
陕西关中的8月,正是一年里最热的时节,也是深山里毒蛇和野兽频繁出没的季节。史金凤骑上车子,直奔秦岭深山的九焰乡栗子坪,接着她又步行二十多里乱石小道,来到荒无人烟被誉为一线天的四十里峡谷,艰难地爬向陡峭的悬崖。为了找到裸露在崖石缝里的老葛根,锋利的崖石划破了她的胳臂和手,汗水伴着鲜血顺着史金凤的手腕滴在崖石上,可她顾不上擦拭,只是一个劲地用小铁镐探寻老葛根。就在她把找好的老葛根捆好后准备下山时,一条和老葛根颜色一样的大蛇突然蹿上她的脚面。史金凤吓得走了神,只听啊的一声就从山崖上摔了下去。可是,深山里一片沉寂,那有一个人影。过了好长时间,史金凤才苏醒了过来。她忍着钻心的疼痛,一步一步地爬到了谷底。
在谷底,史金凤遇上了进山割漆的漆农。好心的漆农掺扶着她来到栗子坪,然后打电话叫来他的丈夫和亲友。爱子心切的史金凤,在双腿被摔医院治疗时,还不忘催促丈夫进山取回那两捆大约重50斤的老葛根。说起来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史金凤为给小明熬药,先后熬坏了42个药锅。
转眼小明到了上学的年龄,史金凤把全县二十多个乡镇的二百多所小学全部跑了一遍,最终也没有找到能够接受小明这样孩子的特殊学校。后来,史金凤终于打听到40多公里外的户县有一所聋哑学校,就把小明送去上学。
小明在户县上学,史金凤每周都要跑80公里往返接送。可史金凤每次送小明去学校时,小明就哭闹,不愿去学校。史金凤想,小明可能太恋自己了,就干脆心肠硬一点。于是,她在学校附近找了一户有聋哑学生居住的人家托管小明。没想到,托管后的第一个周末,那家人就打电话说小明清早离家出走了。史金凤听说后连忙发动亲友寻找,她们寻遍了户县县城的角角落落,就是没有找到小明。天快黑时,史金凤才在一辆收班的公交车上发现了小明,当时司机和乘务员与小明没法交流,正准备把小明送往救助站。
史金凤再也不想让孩子离开自己,她想请老师到家里来教孩子。可她也很清楚,要是没有其他同学作伴,小明一个人恐怕也无心读书。于是,史金凤想在周围几个村子找几个聋哑孩子和小明一起上学。对那些家长,她一再声明老师费用全由自己出,其他孩子一分钱也不收。可好几个家长都冷冷地对她说:聋哑娃念书不念书没有啥意思,只要能吃饱不饿死就行了!这时,史金凤心里很不是个滋味,难道聋哑儿童不是人吗?
史金凤左求右请,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才动员了三个聋哑孩子同小明一起上学。她请来本村的女高中生耿小群当老师,并送耿小群去户县聋哑学校培训。
年9月1日,只有两张破旧桌子、4名学生、一位教师的特殊学校在史金凤的正式开学了。史金凤根本没有想到,4个聋哑儿同处一室,咿咿呀呀,有口难开,动作也令人费解。虽然开学前耿小群已经到聋哑学校培训学习过,但真正独挡一面教育这些聋哑儿童时,却显得手足无措。教聋哑儿童和正常的孩子区别很大,史金凤和耿小群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引导他们。刚开始时,孩子连一个啊字的音都发不准,史金凤就平躺在床上,在自己说啊字的时候,让他们把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去感觉,然后再让孩子看自己的口型。就这样不厌其烦不间断地重复,两周之后,这几个孩子终于发出了准确的啊音。
年9月20日,是史金凤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小明见了她,突然喊出了一声,妈……妈。史金凤当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怔怔地站在那里发呆。当小明再一次叫出妈妈扑向她的怀里时,她才搂住小明大声地哭了……是啊,为了让聋哑的小明叫一声妈妈,她整整等了九年,九年间的辛酸与痛苦,惟有她体会最深。史金凤喜极而泣,拉着小明逢人就说:你们看,我家的小明会叫我妈妈了……
聋哑儿开口说话,邻里们都说这是个奇迹,也传遍了四野八乡。好多聋儿闻讯后,拽着家长哭闹着来到史金凤的家要上学。史金凤为难了,不收吧,作为一个做母亲的于心不忍,收下吧,简陋的条件怎能容下这么多的孩子。最终,她和丈夫反复商量,决定腾出自家住的房子,拿出自己行医多年的积蓄,再把近十亩猕猴桃园的收入也拿了出来,收下了这些可怜的孩子。
宽阔胸怀,为聋哑孩子撑出一片晴朗的天
其实办学条件简陋还不是史金凤最担心的事情,能让聋哑孩子尽早发出声音才是她感到最头疼的事。8岁的焦哲由于很少与人交流,因此从不与同学说话,老师单独授课时也不敢看老师。这让史金凤非常焦急,因为每当老师把焦哲的手放到自己的喉咙上时他就哭个不停。史金凤想,总不能让孩子哭啊。于是,史金凤就带着焦哲出去,给他买糖开小灶。慢慢地,焦哲和史金凤熟悉了,愉快地接受语训,很快发出了声音。
史金凤始终相信,对聋哑孩子只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终究是会让他们学到知识的。学校里有一个叫老顽固的孩子,刚来学校时连嘴都不会张,这让史金凤和老师为难了好长一段时间,可她们始终坚持帮助训练老顽固开口说话。有一天,史金凤从外面刚回来,老顽固就用含混不清的语言说:妈……妈,我……要!史金凤听到那一声,就说你再继续喊,这孩子还是妈妈我要……妈妈我要……史金凤把摩托车一骑,把孩子带到菜店里去,见什么菜给指什么菜,见什么吃的东西给他教这是什么吃的东西。连续带了三天,那个老顽固终于说出了妈妈,我要糖!在这件事的启发下,史金凤很快转变教学方式,孩子们进步都很快。
史金凤博大无私的母爱和善举赢得了四邻八乡称赞,他们纷纷把聋哑孩子送到这里来。很快地,教室就不够用了,史金凤只得租下村民闲置的六间空房。由于这些空房都是土坯房,大多是几十年的老房子。所以每逢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上课时,课桌上都放着脸盆接水。
年5月24日,由于突遭暴雨,住着46个孩子的一栋房屋突然崩塌,所幸发现及时,这些孩子才躲过一劫。史金凤的丈夫接受不了这样的惊吓,向史金凤摊牌了,口气很硬:贴钱办校我不心疼,出了事咱们可担当不起,从明天起学校马上解散!那一夜,史金凤泪流满面,彻夜未眠。
第二天,当史金凤把解散学校的想法透露给孩子们后,孩子们哇的一声全都哭了,一齐跪在了史金凤的面前,苦苦哀求着史金凤不要赶他们回家。这一幕强烈地震撼了史金凤,她也失声哭了。看着这些可怜无助的聋哑孩子,史金凤猛然间感到自己太残忍了,不像一个母亲。于是,她流着眼泪一字一板地宣布:告诉同学们,学校不解散了,妈妈就是再难,也不会放弃你们。从明天起,妈妈就给你们筹钱建教室!孩子们听后,一下子把她围了起来,大一点的孩子把她抱了起来。
平日里像绵羊一样温顺的史金凤,这时变得非常霸道。她逼着丈夫拿出家里所有积蓄,还把弟弟给儿子结婚的3万元钱拿了过来,又把妹妹卖果子准备盖房的2万元钱强行借了过来,给已成家的儿女硬性摊派任务。
就样东拼西凑,终于筹集到10万多元,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上下共有12间的新校舍。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史金凤用一颗炽热伟大的母爱关爱着每一个聋哑孩子。到如今,先后有26名孩子经过训练进入了普通小学,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6名孩子进入技工学校定向学习,38名聋哑孩子从学校走向社会,在西安、上海、深圳等地工作。目前,家里还有来自陕西、河南、四川和山西四个省16个区县的名聋哑孩子。
善有善报,好人头上有片天
年的5月29日,史金凤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上海一家皮具加工厂的信件和元汇款。这是一位名叫李涛的聋哑孩子写的,他在信中写道,亲爱的妈妈,我发工资了。这是我发的第一个月工资。我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如果没有妈妈您含辛茹苦的辛勤培育,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认为,这些钱应该属于妈妈,所以我把第一个月工资寄给您--亲爱的妈妈……
第二天,史金凤专程登门把这一消息告诉给李涛的父亲,李涛的父亲听后说啥也不相信。可当史金凤把李涛寄来的信件和元工资交到他的手里时,这位曾经对儿子失去信心的男子汉一下子哭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我……我不知该怎样感谢你啊……
十八年来,史金凤始终把聋哑孩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既当教师,又当保姆。不知疲倦的劳累,使他体力过度透支,积劳成疾。去年10月,一直感到下腹疼痛的医院检查时,发现腹部右侧长有肿瘤。医生建议她马上去西安进行复查,以便确诊后接受治疗。可她回到家,又四处奔波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校舍的款项筹集上,把医生告知她尽快复查身体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就这样,她一直撑到年1月10日,看着孩子们考完试平平安安地离校回家后,医院复查。由于病情严重,医院当即就为她实施了紧急手术,取下一个重达2.5公斤重的肿瘤。
长期的化疗,使史金凤的头发大量脱落,身体状况也远不及以前。面对这些,史金凤表现的相当坦然。她说,这个学校,我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办下去,就是我离开了这个世界,也要让儿媳她们把这个学校坚持办下去!
史金凤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几年来,她先后获得了全国和省市的三八红旗手、慈善奖、巾帼文明奖、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社会办学力量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也是全国有名的美德在农家示范户。年,她有幸成为中华慈善总会和香港亚洲电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真情故事评选活动的主角。
史金凤一辈子都在做善事,她的生活很辛苦,但她的内心很快乐!比起我们有些人的斤斤计较,我想问你,你真的快乐吗?
很多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地的好心人,经常来看这位母亲,捐款捐物,表达自己一点心意。但还有更多的人不知道她的故事,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您,转给更多的朋友,我们一起接力,让正能量传遍中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