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屾兄的土货创业故事之二,野生葛粉寻找记,通过本文,让我们看看这位创业者的创业故事。本文赞赏将全部转给作者。记得赞赏,不用客气。
深山野生葛根粉寻找之旅文/周芦屾进入农历十月,也就是公历的11月,大山深处的野生葛根完全成熟了。在仙山圣水一般的张家界,挖葛的季节到来了。
为了记录野生葛根粉的制作过程,验证野生葛根粉的品质,我们需要前往乡下,到山里去,用摄像机和照相机进行全程记录。
于是,有了那一次难忘的深山寻葛之旅。
根据电话约定,我们驱车抵达永定区沙堤乡龚家垴村杨勇的家里。可是,我们到了以后,才获知杨勇的爸爸杨德后,清早就徒步去了合作桥乡,到岩口村旁边的大山里挖葛去了,还没有回来。
根据地址线索,我们继续驱车前行,先后穿过新桥镇、合作桥乡的集镇,抵达岩口村后,沿着乡村小道,朝着高高的大山爬行。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叫做付宝塔。村村通公路,很陡,很窄,坡度很大,弯道很多,七弯八拐,一个山坡接着一个山坡,好像没有尽头。张家界,没什么,就是山多。
终于到了村道公路的尽头。旁边有两户人家,一问,没错,每天都有人来这里挖葛。不过,地方还在后面的山里面。
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弃车而去,徒步上山。沿着当地人家指引的方向,爬山去找。
(葛根粉的制作过程。)
翻过一个比较大的山垭,歇息一会儿后,我们朝着高高耸立的付宝塔这座大山,使劲地喊:杨德后,杨叔叔!你在哪儿?你在哪儿?
青山叠影,空谷回音。隆冬时节,山垭上的风很大,我们的喊声也跟着风,飘得很远很远。
一会儿,对面大山的东边,传来回应:听到哒!听到哒!就来哒!就来哒!
可是,只闻回应,不见人影,真是望山跑死马。望山跑死马,是张家界的俗语,意思是说,两座大山之间的距离虽然看得见,感觉不远,可是要从这座山到达那座山,一匹骏马跑起来都可能会累死。
山垭上,风依然很大,也很冷。我们只得回到半山腰,村道公路的尽头去等。
太阳西沉,暮色笼罩。眼看天就要黑了,我们才等来杨德后叔叔一行两人。他们每人都挑着两大捆野生葛根,锄头挂在扁担上,在冷冽的寒风中,热气腾腾的朝我们走来。打过招呼后,他们两人卸下担子,放在路边,与我们商量。走上前,我们询问,两个人每人挑了多重的野生葛根。回答很迅速:加上锄头和扁担一起,每人负重不低于斤。斤?这么重!我们都惊呆了!我心里一颤,这么重的担子,打死我,我也挑不起来。
杨德后叔叔很无奈地告诉我们:每斤生葛加工不到7斤干葛根粉,我这一担还搞不到10斤干粉。不挑这么多,我们这一趟来付宝塔,就白来了。
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细节。那就是他们的扁担上,有不明显的新鲜血迹。在暮色中,不容易发现。但是,我发现了。于是,我赶快走近杨德后叔叔和他的挖葛同伴,仔细打量他们的手。原来,他们的两双手,十分粗糙,在冬天的寒冷天气里,裂开了一道道的口子,大一些的口子正在往外面渗血。
我心疼地说,疼不疼,要不要赶快去找创可贴,贴上。
习以为常的杨德后叔叔回复:不要紧的,习惯了。
按照往常的规矩,即使是这个时候了,杨德后叔叔和他的同伴,也依然会徒步挑着重达斤的野生葛根返回沙堤乡龚家垴村,时间将超过四个小时。抵达家里,时间将到半夜三更了。可是,碍于我们来采访记录,而我们的小车已经是人员满满,器材多多,坐不下人了,杨德后叔叔主动提出他们就地包车回去。
在村道公路的尽头,刚好回来了一辆三轮车。本来可以讲价讲到50元,碍于我们在一起,杨德后叔叔又忍疼割爱,不得不答应三轮车司机60元跑一趟的要求。换做是我们,在农村,10块钱的包车车费,自己挣来不容易,我们也是要很看重的。
把四捆野生葛根搬上三轮车,把锄头和扁担搬上车,杨德后叔叔和他的同伴,也跟着爬上了三轮车。我们出发的那一刻,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山去。
山里的冬季,天,黑了下来。
在弯弯曲曲的村道公路上,两盏车灯,一前一后,盘旋下行。夜色中,望着我们前方的三轮车和车上的杨德后叔叔两人,我们无法想象他们两人如果徒步挑着野生葛根回家,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艰辛场景!走不起了,可以歇下来!歇息好了,身上来劲了,可以再走!渴了,就喝路边的山泉水!那么,饿了呢?我们不敢往后面想。
在我们的一路感慨中,我们终于到了沙堤乡龚家垴村,到了杨德后叔叔的家中。把野生葛根卸载以后,杨德后叔叔来不及歇气,准备根据原定计划,继续配合我们的拍摄任务。可是,我们放弃了,我们决定明天再来。我们叮嘱杨德后叔叔和他的同伴,赶快吃晚饭,洗个热水澡,好好休息。因为,此刻,他们两人已经又冷又饿,最好的配合就是好好休息。
第二天,我们一行又来到了龚家垴村,来到了杨勇的家里。杨勇的爸爸妈妈,早早地侯在了门前,热情地招呼我们到院子里去。
我们品赏完杨勇妈妈亲手给我们冲泡的野生葛根粉以后,杨德后叔叔一声吆喝,招呼我们大家围拢来,请我们用镜头记录野生葛根粉的原始工艺制作全过程。我们知道,舌尖上的张家界,将在我们面前完美地一一呈现了。
清洗,捶打,捣碎,粗渣过滤,细渣过滤,添加管仲,沉淀,深层去泥,翻缸,二次沉淀,过滤污水,再次翻缸,三次沉淀,整体自然晾干,揉团成坨,包坨,捆绑,最后置于通风处晾干。
整套工序下来,不低于18个环节,历时需要3-7天。其中,有两个环节,十分重要。第一个是如何添加管仲,第二个是翻缸。
管仲,是我们张家界当地的一种中草药,它的作用主要是让葛根粉尽量地从葛根藤块离析出来,并尽量地去掉葛根粉中的深度泥沙,减少杂质。捣碎管仲的粗细程度,兑入的比例,都有科学的核定。多不得,少不得,完全要靠加工葛根粉的多年经验积累,才能掌握得比较合适。质量上乘的正宗野生葛根粉,具有天然的泥腥味和自然的凉意。如果管仲放多了,这些味道就没有了。如果管仲放少了,葛根粉的杂质就多了,冲泡出来的葛根粉颜色也不好看了,吃到嘴里还硌嘴。
翻缸,是一个烦人的工序,耗时耗力,为了利用物理方法,不断地去污沉淀,沉淀去污,需要将葛根粉不断地在不同的水缸中倒来倒去,一直倒到葛根粉的纯度越来越高。最多的次数,可以达到七次沉淀,七次翻缸。
一天下来,我们仅仅见识到了全套工序的一半,就已经让杨德后夫妇和我们都累得半死。
在拍摄记录的过程中,我发现,杨德后叔叔的手上,依然开着很多裂口,没有包扎,也没有贴上创可贴。我知道,在农村,我们的父辈们都是这样,裂口开了,然后自然愈合,再裂开,再愈合,循环往复,老茧丛生。
杨勇是我的朋友,他的老婆汪华丽,曾经与我是宝峰湖景区的同事,现在是一名优秀的国证导游员。在完成拍摄记录之后,我们辞别杨德后夫妇,回到张家界市区的路途中,我给汪华丽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我表示,杨德后叔叔的所有葛根粉我都会收购,无论多少。汪华丽也在电话中告诉我,她曾经劝说过她的公公杨德后,年纪大了,可以在家好好休息,他们两口子完全可以养活父母。但是老人家不答应,老人家一辈子辛勤劳动,停不下来,习惯于靠山吃山,进山挖葛,制作野生葛根粉。
最后,我在电话里告诉汪华丽,你家公公婆婆制作的野生葛根粉,不是普通的葛根粉,那是爱,大爱,土家人的爱,张家界人的爱,中华民族的爱,对孩子儿女的爱,勤劳朴素的爱,感恩自然的爱。我一定要秉承你家公公的工匠精神,把张家界的正宗野生葛根粉销往五湖四海,让张家界的爱遍布全世界。
年4月30日写于张家界宝塔岗二屾土货
更多原创文章,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