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理位置优越,菜系多元,各种风情小吃层出不穷。芜湖的汤包,热腾腾的包子要小心端着,嘬完了内里的汤汁再开始吃包子皮;宿州的烧鸡,外酥里嫩蘸着酱料放到嘴里,吃下去便是满口生香;黄山的毛豆腐,轻轻剥去挂在豆腐面上的辣椒沫咬上一口,顿觉味醇入心,胃口大开。还有难忘的美味糕点、传统的制作手艺,记忆深刻的春节腊味……别急着流口水,跟着本文吃遍安徽,各地的美味都汇集在这里呐~合肥石塘驴巴
石塘驴巴是合肥地方名菜,为肥东石塘的特色美食。民间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美誉。精选驴肉经过6-7天的低温腌制,再经烫漂、凉干、加上由多种传统香料定量配制的放入老汤中熫火卤制,再经文火煮制入味,口感劲道,肉质鲜嫩,香气醇厚绵长,百般滋味如在味蕾上跳舞,让人欲罢不能。
吴山贡鹅源于唐朝末期,为吴山人民进贡吴王杨行密的贡品。选用优质的皖西白鹅,采用秘制卤方加工,成品贡鹅其色泽清爽,香气浓郁,味美醇厚回味无穷,具有健脾养胃,益气补虚;清热解毒之功效,因鹅喜食青草无污染,故又称为“绿色保健食品”。
李鸿章大杂烩是清代重臣淮军首领李鸿章宴请宾客的一道名菜。选用海参、鸡肉、鱿鱼、猪肚、火腿等精华原料,用高汤文火慢炖而成。鲜而不腥,醇香不腻,咸鲜可口,营养丰富。有补虚益气,健脾养胃,活血强筋的功效。
肥西老母鸡汤肥西老母鸡本就是安徽当地有名的土鸡品种。因其常年在农村山头散养,以谷物、昆虫为食,其鸡肉无污染,且肉质鲜美。而制作“肥西老母鸡汤”的原料土鸡越老越香,犹如成年美酒,经老火炖烂,鸡汤清亮透黄,愈久弥香。肉质软烂入味,汤质清亮,口感醇厚、滋味鲜美。
肥东泥鳅挂面泥鳅挂面是最具合肥地方特色美食,泥鳅肉鲜美,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挂面咸度适中,富含淀粉,二者做成的菜肴既是美味的佳肴,又是滋补益寿的良品。咸辣适中,老少皆宜。
合肥庄墓圆子圆子本是一道家常菜,庄墓人之所以能做出特色,缘于其精致的配料及独特的制作方式,采用挂面、肉末等家常食材,传统手工搓制,不用油炸上锅蒸熟即可。制作方便,营养健康。
合肥下塘烧饼烧饼是由唐代盛极一时的“胡饼”,发展演变而来的,用芝麻与面粉烙烤而成,其中唐代长安辅兴坊制作的较为出色。下塘烧饼,肉香、面香,烧饼酥脆可口。年3月,下塘烧饼被收入市级非遗名录。
肥西三河米饺三河米饺是合肥三河古镇的传统名小吃。是当年太平军取得“三河大捷”时百姓慰问太平军的美食。主要以籼米粉烫熟制成饺皮,用五花肉、白干、白米虾、葱等调制成饺馅,捏成饺子后,用菜籽油炸至金黄成熟即可食用。炸熟的米饺外皮焦酥松脆、里层软糯嫩滑,富含蛋白质、脂肪、其他碳水化合物,香酥可口、价廉物美,是深受市民百姓喜爱的小吃。
庐州烤鸭原系宫廷御膳美食,采用传统秘方,通过传统手艺精致烤制而成,烤制后的庐州烤鸭,外表饱满丰盈,色呈枣红,光亮油润,香而不腻,气息芳芳,滋味鲜美,皮脆肉嫩,咸淡适中,脍炙人口。
包公无私藕圆包河里的莲藕,孔大节疏、质嫩无丝,因“丝”与“私”同音,人便称之为“无丝藕”。用包河藕做成的无丝藕圆象征包公的铁面无私。吃起来软香可口,补气益中,广受食客欢迎。
淮北南坪响肚新鲜猪肚用盐、醋、面粉搓洗切成条状。用清水煮熟,煮时加入葱段、姜块,用盐、味精、黑胡椒粉调味盛出,撒上蒜苗花,滴入香油。吃时能发出“咯吱”的声音,故称为南坪响肚,具有味道鲜美、清香宜人、清脆爽口的特点。
淮北油茶选用本地散养老母鸡和新鲜猪骨头慢火熬制三个半小时,锅内放入大小元茴、丁香、花椒、八角等原料,用微火烧开,过细箩;再加入油豆皮、手工面筋、花生米,用旺火烧至冒烟,倒入猪骨髓油搅拌均匀;最后加入黑芝麻搅匀,烧开后挂面粉。
淮北卤鹅此菜源于唐朝乾符年间,早期作为贡菜,深受宫廷喜爱。淮北卤鹅较普通鹅细嫩味美,烧、煮、炖、烤、腌食皆宜。其卤制方法独特,卤出的鹅色泽清爽、香气浓郁、味美醇厚、回味无穷,且具有健脾养胃,益气补虚之功效。
周氏面皮面皮历史久远,传说源于秦朝初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周氏面皮制作技艺已被录入淮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磊兄弟现蒸面皮是周氏面皮传承的第四代,它不仅是淮北的一道特色小吃,更是淮北的一张美食名片。
老家椒糊子老家椒糊子是皖北民间的一道家常美食,源于皖北民间恰逢农忙季节没有时间做饭,无意中做出这道既当主食又下饭的美食。其配料主要包含地蕨皮、虾皮、面粉、鸡蛋和香菜等。成菜香辣浓郁,可口下饭,深受皖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三矿板面醉牛家的板面,汤由32种香料、辣椒、牛肉、牛油等精心熬制而成,面条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深得当地百姓的喜爱。板面配上醉牛家的精选秘制羊蹄,口感可谓当地一绝。
车站羊肉汤朔里车站羊肉馆经营30多年以来,始终坚持选材真、用料实的经营之道。汤料选用当地优质小山羊,经过精心熬制,汤白、味鲜。羊肉汤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脾,是名副其实的滋补美食。
风味羊腿精选羊腿一根,佐以花椒、干辣椒、孜然、葱姜大料,中火卤制软烂,取出控干水分放入热油,炸制表面金黄,出锅后撒上孜然粉、干红椒、密制浇料。其外酥里嫩,香辣可口,实乃当地美肴之一。
南北鲜(南湖鱼,北山羊)选取南湖花鲢鱼,不破坏鱼体完整,将淮北本地北山羊新鲜羊腰窝肉先烫去膻,烧烂后再装入鱼腹中,鱼肉同煮,小火红烧。成菜鱼体完整,腹中有羊肉,鱼不腥、羊不膻,鲜美无比,最宜冬季进补,深受人们欢迎。
榴园地锅鸡地锅鸡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明清石榴园里散养的本地鸡,主食石榴籽和青草,用修剪掉的石榴干枝生火,地锅烹饪,经过厨师在传统地锅鸡做法改良后称之为“榴园地锅鸡”。
亳州牛肉馍皮脆馅嫩、油而不腻的牛肉馍,被誉为“餐桌上的太阳”。薄如纸片的面皮,将牛肉末、粉丝和调料搅拌成的馅儿包裹成锅盖大的圆饼,放入平底铁锅烙烤。牛肉的香,粉丝的软,面皮的脆,让人忍不住想要大快朵颐。
五香兔肉亳州除了有中国八大名酒之一的“古井贡酒”,作为下酒菜的兔肉也是亳州一绝。兔肉在亳州又叫“小跑肉”,它肉质紧实,吃起来口齿留香,抿一口古井美酒,再咬一口兔肉嚼在嘴里也是十分惬意的了。
蒙城sa汤sa汤是用老母鸡、猪排等为原料,炖好后,打生鸡蛋在碗里,搅拌均匀用沸腾的肉汤浇沏,制成黄橙的肉汤蛋花茶,并在上面撒上牛肉末、香菜和芝麻油,色彩鲜艳、味道鲜美又丰富。
蒙城油酥烧饼制作蒙城油酥烧饼要上等精白面粉和上等猪板油,出炉后的烧饼是橘黄色,用火剪挑,层层迭选,薄如竹纸,汪着油,透着香,看一眼就让人口水直流。
义门熏牛肉义门熏牛肉是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的特色美食,牛肉形状整齐,颜色鲜红,香鲜无比,且味透易嚼,入口即烂,美味极佳。
高公糖醋蒜高公糖醋蒜外观呈扁圆形,大小均匀,整体呈淡黄色。蒜皮薄如蝉翼,晶莹透亮,剥开后蒜瓣颜色为黄色或淡黄色,大小均匀,呈半透明状,无杂质,手感微软,蒜肉细嫩,味甜稍酸,色泽美观诱人。
义门大将羊肉汤“大将羊肉汤”,主要原料以羊肉、羊骨头配以十余味中药材文火长时间熬制而成。配以时令新鲜蔬菜、粉丝等,色香味美,久经不衰,在皖北颇享盛誉。
曹操鱼头东汉末年,曹操头风疾日益严重,头痛难忍,华佗欲用开颅之法治疗,因风险巨大,曹操拒绝了。无奈,华佗开出食疗方,曹操食后甚感美味,经过一段时间调理,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头痛病发作也少了,此方在亳州逐渐流传,即为药膳名典“曹操鱼头”。
涡阳贡菜涡阳苔干,又名“贡菜”,新鲜苔干去皮后翠绿剔透,晾晒脱水后呈青绿色,古时称之为“翡翠绿”。其特点是翠绿鲜嫩、香脆爽口。涡阳苔干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素有绿色食品、天然保健食品之称。
亳州阚疃板鸡利辛县阚疃镇为千年历史古镇,阚疃板鸡,亦称脆皮鸡,其做法考究,对腌制时间、腌料配比等有严格要求,为到利辛不得不尝之美食。
宿州符离集烧鸡符离集烧鸡色鲜味美,香气透骨;肥而不腻,熟而不破;触肉脱骨、咸淡适中;一口下去,汁水满盈。作为中国四大名鸡之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符离集烧鸡,是宿州人独有的家乡美味。
宿州sa汤宿州sa汤,少有西北牛肉拉面汤那样的“浓墨重彩”,也不似江南阳春面那般的“清丽淡雅”,卖相平常,但入口后的香爽、滋润、舒坦,值得细细品尝回味。
萧县面皮萧县面皮坚持手工制作,用最传统的手法分离面筋和淀粉,面团放到水里清洗、沉淀、过滤、调浆。每一道工序都不可少,最后再上锅蒸,蒸出来的面皮薄得透着光,又不失韧性。抹、撒、卷,一气呵成。
砀山酥梨盏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砀山人民靠着酥梨,做出了别具一格的砀山酥梨盏。掀开“盏”盖,芡实、野米的芳香扑鼻而来,用勺细挖一小口酥梨放入嘴中,经过长时间的慢炖,各种食物的味道已深深融入到果肉里,细细品味,甘甜软糯,唇齿留香。
萧县鱼咬羊萧县鱼咬羊选用沱湖桂鱼和萧县小山羊烹调而成,鲜味足,味道香。细嫩的桂鱼肉做皮,鲜香的羊肉做馅,包成饺子状,放在温火炖好的白嫩鱼羊汤里。汤汁黏稠,两者同烹,相得益彰,不腥不膻,鱼酥羊肉烂,吃起来口感软嫩滑爽、入口即溶。
泗县金丝绞瓜金丝绞瓜烹饪方法多种多样,炒、拌、炸、煲,各具风味,最经典的吃法还是凉拌。在绞瓜丝上,淋上盐、糖、醋、生抽,撒上辣椒和香菜,红色的辣椒,绿色的香菜和金色的瓜丝汇集在一起,一口下去微甜的汁水溢出,瓜丝的清香和调料的味道交相辉映,酸甜中带着一丝丝辣味,充斥着每一颗味蕾,让人回味无穷。
泗县豆饼炒牛肉泗县小豆饼又称为泗县绿豆饼,是泗县的特产美食。豆饼搭配牛肉,是宿州人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炒出来的泗县豆饼脆糯可口,牛肉鲜嫩劲道,让家常味道变得有滋有味。
皇藏峪蘑菇鸡蘑菇鸡的主要食材,选用的是皇藏峪农家散养的土鸡,鸡肉质紧实,口感佳。蘑菇是采摘自皇藏峪原始森林中的天然蘑菇,让鸡肉更加香味浓郁,鲜美可口。做好的蘑菇鸡软烂可口,淋上辣味十足的汤汁,香味立刻就飘了出来,令人食欲大增。
灵璧大块牛肉大块牛肉,采用皖北黄牛肉和牛腩筋“牛肚绷尖”,切成大块用传统方法烹制而成,配以辣椒、黄酒、秘制调料等。菜品上桌后,视之肉滑汤浓,闻之醇香垂涎,食之肥而不腻,软烂爽口、齿颊生香。
蚌埠同源茂鸡汁汤包选用农家散养的怀远石榴土鸡熬足6小时,再与肥瘦相间的黑土猪五花一同包制。手工擀制的薄皮,将鸡汁与肉质充分交融包裹上笼蒸,趁热一口,皮薄馅嫩,汤汁满溢。
同源茂烧鸡选用农家散养的怀远石榴土鸡,辅以秘制香料腌制入味,放入油锅炸至皮色金黄,沥油后浸入老卤中,焖足4小时,肉烂味足,皮酥汁溢,吮指留香。
酒酿浑汤四色元宵采用优质糯米,经传统工艺制成糯米面,加入自制四种风味的馅料,包制而成。入口滑而不腻、糯不粘牙、香甜可口。元宵分山楂、豆沙、芝麻、桂花四种口味,最可口的是元宵酒酿浑汤,由蜂蜜、桂花、酒酿等组合而成,入口清香甘甜,具有滋养脾胃的功能。
庄园烧大鹅红烧老鹅是一道比较传统的经典菜肴,它的主要材料就是鹅肉。鹅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有优质的蛋白,在补益气血方面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而鹅肉非常容易被肠胃所吸收,对于肠胃不会造成刺激性的作用,所以说有非常好的调理肠胃的效果,还能够发挥抗衰老和美容的功效。
老蚌埠红烧大虾蚌埠红烧大虾做法始于年,堪称国内小龙虾界鼻祖,阿财老铺红烧大虾传承了经典的蚌埠红烧虾的独特味型,在龙虾菜品中一枝独秀,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先后被央视及多家省、市级电视媒体报道。
老任桥牛肉选用固镇牛肉改刀切成1.5厘米见方的小块入清水中漂去血水,捞出用精盐、姜、味精腌制12小时。砂锅上火,加入清水烧沸后放入牛肉,大火烧开后撤去浮沫,转小火炖80分钟,直至牛肉软烂时调味即可。
沱湖螃蟹沱湖螃蟹为中国十大名蟹,“青背、白肚、金爪、褐螯”,膏丰肉满、味道鲜美。沱湖螃蟹的吃法有许多种,但以清蒸为主,农历九月以品尝雌蟹为佳,这时候雌蟹满肚的丰腴膏黄(即雌蟹性腺)是食客的最爱;十月则以雄蟹为主,此时的雄蟹肉质肥硕鲜嫩,其蟹膏脂(即雄蟹性腺)香味浓郁,味道更胜于雌蟹。雌蟹蟹黄多,雄蟹肉质肥腴鲜美、蟹膏饱满,各有所长,深受游客喜爱。
湖沟烧饼和好的面团,涂上配制好的食用油放置待用。驴油加葱花、盐、胡椒、八角粉等佐料拌馅。把面团分成若干小团,用手掌擀成长条形并用手拉长,涂上事先配制好的佐料卷成团,再用手按成圆形,撒上上等芝麻贴入炉内烘烤2分钟。刚出炉的烧饼,香味浓郁,令人食指大动。
怀远地锅鸡怀远地锅鸡是地锅菜的一种,地锅鸡锅边贴满面饼,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小块的鸡肉与小薄饼相得益彰,具有软滑与千香并存的特点。怀远地锅鸡选用的鸡肉肉质细嫩,烹饪出来滋味鲜美。
盘丝饼蚌埠盘丝饼始创于清末民间,是在神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细面食,是蚌埠的特色传统名吃。制成的面丝金黄透亮,丝丝透明,深受大众欢迎。
阜阳格拉条格拉条,是阜阳极富特色的美食。热气腾腾的大铁锅,是做格拉条标配。将格拉条放漏勺上,浸在锅中,然后倒进大海碗。碗底事先放好热水焯过的豆芽,格拉条上浇上酱汁,再放上碧绿的香菜或荆芥,如果爱吃辣,那就再来点辣椒油,一碗格拉条便可做好端到食客面前。
枕头馍枕头馍,是阜阳特产之一,又称阜阳大馍。馍焦呈金黄色,似油炸一般,厚约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馍瓣洁白,层层相包,湿润柔筋,干而不燥,松软而又耐嚼。
阜阳粉鸡“粉鸡”这个名字对于外地人而言,或许比较陌生,其实就是把鸡肉加入盐、蛋清,用淀粉挂糊后用老母鸡汤烩制而成。粉鸡汤味道鲜美、口感润滑、汤味清香。
阜阳皮丝阜阳皮丝是阜阳筵席中的经典菜品,属于清代贡品,皮丝是新鲜猪皮经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观金黄透亮,薄如蝉翼,食之滑而不腻,味美绝伦。上等的皮丝经高级厨师烹调后,则成为招待客人的宴宾名菜。
阜阳卷馍卷馍在阜阳早期称之为粉子馍,也有叫阜阳春卷的。做法是春卷皮儿四张叠放在一起,在上面放入在鲜汤里煮熟的面筋、绿豆芽、香菜、黄瓜、海带等食材,之后用手卷成圆锥形,卷好后再蘸点鲜汤汁。吃时从上往下一点点咬食,里面的面筋、豆芽海带越吃越多。赶时间时吃一个,既营养丰富又节省时间。
太和板面太和板面起源于太和县,属于地方美食,深受群众青睐。板面以上等面粉做面胚,以羊肉做卤。有着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特点。
贡椿炒蛋贡椿炒蛋是一道以香椿头、鸡蛋为主材的家常菜肴。香椿叶被称为“树上蔬菜”,其嫩芽绿叶红边,犹如玛瑙、翡翠,香味浓郁。该菜是将香椿叶切成碎末,鸡蛋倒入打散,翻炒至熟。香椿味混合着蛋香,松软可口,能起到增加食欲的功效。
芥菜丝芥菜,俗称“疙瘩菜、大头菜”,选用绿色、优质上等原料,采用传统配方结合现代生产工艺制作而成,其味“辛”“汆(cuàn)”,是阜阳人喜爱的一道小菜。
麦仁酵子茶“麦酵”,是用小麦酿制成的酵子,这也是阜阳的特色。一般情况下,酵子多用大米酿制,而阜阳却用小麦酿制,阜阳话叫“麦酵子”。麦酵子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做甜食,都十分可口,很受当地人喜爱。
阜南卤鲫鱼卤鲫鱼精选淮河阜南段优质鲫鱼,将鲫鱼放入传统秘方卤汁中,加料酒煮熟,待冷却后即可。鲫鱼肉中含有大量钙磷铁等矿物质,营养价值丰富。
淮南淮南牛肉汤淮南牛肉汤是豫鲁皖知名的特色小吃,由牛肉大骨熬制而成,汤水清亮、鲜醇、香味浓厚,很是吸引人。
一般搭配粉丝、千张丝、豆饼、牛肉食用。
吸满了汤汁的豆饼、千张,吃一口柔嫩饱满,那种汤汁充盈的滋味,绝对是让人无法忘怀的体验。
炸土豆片在淮南众多的小吃中,有这么一种特色小吃最受欢迎,它就是炸土豆片。一整盘土豆片上被厚厚的酱汁覆盖住,每片土豆片上面沾足了酱料,送到嘴里辣的爽口,和土豆的清香混合在一起,简直是无上美味。
焦岗湖大闸蟹焦岗湖大闸蟹是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焦岗湖景区的特产。焦岗湖大闸蟹以个头大、蟹黄饱满、味鲜而出名。荣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证书,远销欧美,是中国绿色食品基地之一。
寿县大救驾大救驾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制作的主要原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后,其形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多层花酥叠起、如金丝盘绕,色泽金黄,外皮酥脆,馅细软,味道酥松、香甜,有果料香味。
绿豆圆绿豆圆又称“小豆圆”、“糊虾圆”,为“淮河三豆”之一。用绿豆粉、淮河虾皮、面粉、绿豆芽或黄豆芽瓣合拌在一起,制成小圆子下锅油炸。炸后的绿豆圆子易保管、易储存、能散装、能袋装,食用极为方便,即可煮、烩、烫、涮,也可直接食用,冷、热、干、湿均可。
夏集贡圆“夏集贡圆”是毛集实验区夏集镇的特产,其色洁白如玉,入口滑爽鲜嫩,香浓味醇,回味悠长,可蒸、炸、煲汤、微波炉烹调,简单方便。
焦岗湖红心咸鸭蛋焦岗湖红心咸鸭蛋选用无公害焦岗湖优质鸭蛋,经独家配方腌制,高温灭菌,真空包装后而成。单体切开蛋白如玉,蛋黄如蟹黄,油渍汪汪欲滴,黄中透红,入口清香绵延,具有松、沙、习、嫩、香等特点。
菊花豆腐盅菊花豆腐盅是将豆腐切成菊花造型,厨师刀功水平高,“菊花”即开而不散,形状唯美。豆腐切花后入蒸箱蒸制5分钟,再放入之前熬好的汤内,加入虫草花等配料,即可上席。
刘安点丹刘安点丹是将内脂豆腐放入适量在器皿内,冲入度的原味豆浆,不碰不晃,5分钟后自然成型,变成享誉中华的美食八公山豆腐(豆腐脑)。配上佐料,香嫩爽滑,老少皆宜。
清汤豆腐白玉饺清汤豆腐白玉饺不同于普通的饺子,它的皮是用嫩嫩的水豆腐制作而成。薄嫩的豆腐,包裹着鲜香的肉馅,口感特别,值得一试。
滁州秦栏卤鹅朱寿昌生母遭父遗弃,母子分离五十年。宋熙宁二年弃官寻母,历时14个多月,途经3省15地,步行逾千里,终于母子团圆,演绎了一段千古佳话。为让母亲乐享天年,他回忆七岁前曾与母牧鹅生活,便研制卤鹅与母同食。卤鹅表面光洁发亮,香气清新醇厚,油而不腻,烂而不散,美味可口。其卤鹅的秘制工艺流传乡里被誉为“寿昌孝母鹅”,现名秦栏卤鹅,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凤阳豆腐御膳豆腐是凤阳洪武宴的代表菜品,俗称“酿豆腐”。相传是明朝一位姓黄的厨师创造出来的,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酿豆腐制作方法精细,要“把三关”(选料、制作、火候)“走四步”(做菜胚、打蛋清、下油锅、熬糖汗汁)。外脆里嫩,营养丰富,为洪武宴席上佳肴。
马厂羊肉面羊肉面是全椒县马厂镇传承百年的特色小吃。浓郁、香味四溢的羊汤作为底汤,下的挂面是勤劳的马厂人民手工自制的挂面。为让面条充分入味,需要用筷子不停翻搅,这样煮出来的挂面吃起来才会劲道爽滑、柔嫩可口。在出锅前再淋上一点醋来中和羊肉的膻味和激发羊肉的鲜味,最后再撒上些葱花,一碗香气四溢的马厂羊肉面就可以开吃啦。
雷官板鸭雷官板鸭历史悠久,自清朝同治年间(年)问世以来,以百年老卤及其独特的加工方式腌制出来的板鸭和派生出来的系列产品鸭宴深受百姓的欢迎。民间对雷官板鸭的评价是:“食之肥而不腻,松嫩可口,咸淡适中,味鲜醇香”,“薄如万片糕,嫩得不用嚼”,“闻香下马,知味必尝”。
春雪板栗焖五花采用施集农户散养的跑山猪五花肉,板栗、茶叶均为施集特产,确保食材绿色健康。菜肴完美的将板栗、茶叶和猪肉融合在一起,口感咸甜适中、茶香浓郁、油而不腻、回味悠长,具有养胃健脾之功效。
豆网锅贴卷豆网锅贴卷,又名“一帆风顺饺”。据传,元朝末年,滁州地区一农民起义军首领义举抗元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在一次即将出征的时候,老百姓用家里仅有的面粉掺入玉米面、葛根粉、山芋粉与荠菜、野菜、树叶、河虾做成饺子,为壮士送行,祝福义军旗开得胜、一帆风顺。现代很多老百姓都在儿女出远门或者考试时制作这道菜肴,配料和制作方式也越来越好,口味和营养价值也获得很大提高。
管坝牛肉管坝是全椒县西部的一山乡,这里的卤制加工牛肉历史悠久,十几味香料药材卤制的牛肉咸鲜可口,回味醇厚,风味独特。
定远梅白鱼梅白鱼的吃法很多,首先是红烧,也就是家常菜做法;其次是清炖,这种吃法最好。清炖出来的梅白鱼是美味可口的汤菜,汤汁浓白,肉质鲜嫩;第三是蛋蒸;亦可生拌,是下酒佳品;还可以做成酸菜梅白鱼。当地群众还适时借鉴其他鱼类做法,用当地的活水、梅白鱼,能做出几十道不同做法的“梅白鱼宴”来。
定远桥尾定远桥尾选用当地的定远猪(一种瘦肉型的猪)臀部带尾骨的一块肥瘦间半的肉盘,精心加工腌制而成的肉制品。每个“桥尾”重量大约在2-2.5公斤左右,形状如扇,其肉切片,晶莹透亮,红白相间,宜蒸宜煮,开胃适口,不腻不厌。
女山湖大闸蟹滁州市十大名菜,该菜品采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的女山湖大闸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脂肪、无机盐、糖类、维生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份。
六安蒿子粑粑蒿子遍地都有,长于荒野、田间、山岭,要扎(采)回,洗净,搓揉,剁碎,再炒制米粉,配以腊肉,加上盐,兑上水,和在一起,做成粑粑。蒿子粑粑可用蒸笼蒸,也可蒸熟后将两面煎炸至金黄色,外酥里软,口味更佳。年,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7集介绍了这一特色美食,一时让蒿子粑粑知名度大增。
金寨红豆腐红豆腐,其风味独特,是佐酒下饭的菜肴之一,在金寨美食谱中占有一席之地。据考证,金寨天堂寨是红豆腐的故乡。据说,它是当地山民年夜饭的必备菜,取红豆的谐音“都富”。其制作方法是以新鲜猪血、碎猪肉、豆腐等为主要原料,配上姜末、蒜花、食盐,拌匀后灌入洗净的猪膀胱或猪大肠中,一些地方的制作也改用布袋。或做成馒头状,或者长形冬瓜状。日晒数日,挂在厨房内烟熏月余即可。
野生葛粉糕葛根粉的原料是主要产地为金寨、霍山一带的野生植物。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偏头痛等心脑血管病患者、更年期妇女、易上火人群(包括孕妇和婴儿)常用烟酒者、女性滋容养颜,中老年人日常饮食调理等。
腊肉黄鳝土法腌制的本地腊肉,炒至晶莹剔透,加入本地野生黄鳝,精心烹制后,色香味俱佳。
看花楼松菇汤用高汤加入本地特产松菇,精心烹制后,鲜美无比。
皖西大白鹅皖西白鹅原产于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区,肉质鲜美,下饭下酒。鹅的油脂很少,瘦肉多,晒好的腊鹅清晰可见内部红色肌肉,秋冬季节太阳晾晒后直冒油,香气扑鼻。
吊锅菜所谓的金寨吊锅,就是金寨山区的农家吊罐,当地人在屋梁上吊下木钩,再在木钩上挂一铁罐或一铁锅,锅下面是一火塘,众人围锅而坐,边吃边聊,颇有乡野之趣。吃饭时将几样烧熟的菜分别倒进锅内,所以又称“一锅熟”或“一锅煮”。家人或来客围坐火笼四周烤火、吃热菜、叙话。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的吊锅变得四季皆宜,制作的原材料也从原本的山珍拓展到海鲜,菜品更是五花八门,以适合不同地方的顾客需要。
老班长红烧肉红烧肉颜色红亮、入口韧糯、唇齿留香。因其“色香味形”俱佳,也成为招待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的特色佳肴,享誉大江南北。
霍邱风干羊风干羊肉是将皖西白羊肉削薄自然风干而成的美食。干羊肉火锅,风味独特,营养全面,倍受沿淮人民所喜爱。
米斛仙草糕米斛仙草糕是挑选新鲜饱满的米斛鲜条榨成汁作为主要原料,配以桂花蜜,鱼胶粉进行小火慢慢熬制再经过六小时冷藏成形,不仅色如碧玉,口感也Q弹软糯,口味甜蜜,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颇受女性欢迎。
马鞍山含山老鹅汤含山老鹅汤一大特点是讲究尝全鹅,即一盆汤由一只整鹅熬成,鹅肉、鹅血与鹅头、蹼及内脏切成块状,汤色清亮、肉质红润、烂而不碎、油而不腻、味道鲜美、入口难忘。品尝含山老鹅汤又一特点,用汤泡锅巴或蘸着汤吃,热乎乎、香喷喷、脆崩崩,再佐以几样乡土家常菜,足以称得上回味悠长。
含山封扁鱼“封扁鱼”得名于其独特的民间工艺,采用民间传统制作技艺,在扁鱼腹内填封肥瘦适中的猪肉,经腌制、卤泡制作而成,故名“封扁鱼”,也因此有着“鱼肉双鲜,扁鱼不扁”的美称,封扁鱼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石矶茶干很早以来,“采石矶”茶干,在皖江一带乃至长江下游地区,就是远近闻名的休闲食品。该生产企业座落在马鞍山市的千年古镇-采石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成仙地,加之有长江三矶之首、风光秀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采石矶景区,“游景区、拜诗仙、品茶干”已成为人们的习惯,“采石矶”茶干也因此成为马鞍山和安徽省有名的地方特产。
当涂赵家羊肉饺子饺子里馅料充足,肉多而不腻,十分鲜美。
和县炸牛肉炸牛肉是和县传统特产,在制作过程中,将牛肉切片入水煮滚后晾干,经油炸并加佐料红烧而成,肉色金黄、鲜嫩味美,密封可保存很长时间。
丹阳羊肉面丹阳羊肉面是一道传统名菜,为秋冬应时菜品。冬至一过,羊肉入馔,红烧羊肉、羊肉面、羊血汤比比皆是,街头到处羊肉飘香,其中尤其以“丹阳羊肉面”最受顾客欢迎。
运漕早点、糕点运漕早点分为凉拌型:如虾米拌干丝;油炸型:如春卷、糍粑、锅巴、狮子头、大团子、牛皮饺子、灯盏粑粑;蒸煮型:如小笼包、锅贴饺、炒面皮、煮干丝、炒杂烩、蒸方糕。又以煮干丝、炒面皮、蒸方糕尤为盛名。
运漕糕点以玉带糕、方片糕、麻烘糕、绿豆糕、蜜粽糕、酥糖、苏式大月饼、套饼等为代表,采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
霍里谢氏羊羔羊糕,俗名“磕羊糕”,据说自清代晚期开始,霍里老街一带的农户就有着每到冬季必吃羊糕的习俗。在霍里羊羔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谢氏羊羔了。因为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和作料,羊糕本身是清淡的,最好蘸上麻油、辣椒、酱油等调料,这样的羊羔入口酥而不碎,鲜而不腻,香而不膻。
宝庆记忆-云兮拌饭配料有小鲍鱼、虾仁、瘦五花肉、笋块加上浓郁的酱汁包裹着五常大米,咸鲜带着一点微辣,笋鲜嫩而不涩、肉清香而不腻,荤和鲜素搭配得天衣无缝,一口吃下去十分满足。
和县香泉老卤盐水鸭盐水鸭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但古往今来一直都盛传着以农历八月至九月底,稻谷飘香、桂花盛开时制作的盐水鸭味道最美,因为它们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桂花鸭”。说到和县老卤盐水鸭当然要去和县回民老马盐水鸭,百年老字号店铺。秘制百年老卤,特色盐水鸭。百年卤味,和州味道。
芜湖荷香烧麦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荷香烧麦,历史悠久,内有乾坤。烹饪大师王荣余在传承宫廷菜系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成就了这道荷香烧卖。原料选用糯米、香菇、荷叶等保健食材。一打开荷叶,米饭的鲜香就夹着荷叶的清香,扑鼻而来。
小笼汤包主料多为肥瘦相间的猪前腿肉,辅材为生姜、小葱、香菜及各种调味品。小巧玲珑,形似宝塔。采用“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的地道吃法,咬一口,则满口生津。
虾籽面虾籽面是芜湖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徽菜系,曾经是安徽芜湖当地人最念念不忘的“奢侈品”,甚至只能在生病、生日时才能吃到,如今,虾籽面已成为寻常百姓的“平价享受”。虾籽面采用青虾的籽,配以多种佐料,制成膏汤,再加手工揉制的小刀面,煮制而成。面有韧性,味极鲜美,营养价值高。
无为板鸭无为板鸭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清道光年间已闻名,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在保留原有板鸭风味的基础上,挖掘民间传统配方,与现代加工工艺相结合,精心研制而成。成品具有“鲜嫩爽口、回味无穷”之特点。
八宝葫芦鸭八宝葫芦鸭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传统菜。鸭肉鲜嫩,馅心糍糯疏散,滋味咸鲜香醇。舌尖上的中国三(寿宴)代表菜之一。
红米炒河蟹作为诸多文人墨客的青睐之物,芜湖“小红稻米”因其糙米表皮略显红色而得名,亦称“芜湖小红米”。本菜选用芜湖小红米、无为蟹肉配上芜湖经典小菜咸菜苔,旺火炒至,口味咸鲜微酸,米粒和蟹肉混合口感“三位一体”回味无穷。
渣肉蒸饭渣肉蒸饭采用新鲜的猪腿瘦肉和芜湖米市的南陵糯米,合笼而蒸,上层渣肉,下层糯米饭,热腾腾的蒸汽将渣肉和糯米的沁香融为一体。渣肉柔软细嫩、嫩而不柴、油而不腻,蒸饭黏韧、软硬适中、糯而清香,送入口中,口齿留香。来一笼渣肉蒸饭,再配上一碗嫩白如玉、入口即化的特制豆腐脑,就能解锁地道芜湖人的标配早餐。
百子酥肉源于清光绪年间,衍圣公孔令贻家内厨为纪念孔令贻携子上朝恭贺慈禧六十大寿的荣光,特意在五花肉内嵌入莲子,加冰糖煨入甜口,创作出此道菜品。百子酥肉便由受此启发研发而成。年9月,曾被毛泽东主席品尝后,称赞为“安徽第一红烧肉”。传承至今已历经四代名厨。
南陵奎湖漂鱼漂鱼之于芜湖,就好比火锅之于重庆。“奎湖漂鱼”是以奎潭湖产鲜活3斤左右鳙鱼(俗称胖头鱼),用奎潭湖甘甜湖水烹制而成。其独特的加工方法一直未能被摹仿。其最特色之处,一是湖水煮活鱼,保持其鲜嫩度;二是采用了芜湖的味之根本“水大椒”作为其主要调料,使得汤汁红润,色泽透亮,鲜美至极。并以其肉质细腻、味道独特、汤汁鲜美而备受食客青睐,最负盛名。
香芹鲜虾藕饼据史书记载源于隋炀帝时期,如今在继承传统芜湖年俗特色菜肴“藕圆子”的基础上,创新地将虾仁、香芹等当作主料,加以煎制,油腻少且口感更为细嫩爽滑,营养更为健康丰富。同时改圆形为饼形,便于煎制的同时,还寓意“一元复始、阖家美满”。
宣城水阳三宝水阳三宝指的是水阳干子、鸭脚包、鸭翅,把这三样食材烩在一起,做成锅煲,并取名”水阳三宝“。相同的口味融合,不同的口感凸显,成就了一道绝佳美味。
绩溪炒粉丝绩溪粉丝配以干笋丝、红椒丝、豆腐干丝、葱丝精心炒制,滑爽利口,咸鲜味厚。这虽是一道家常菜,但在绩溪人眼里却是对于家乡的记忆。粉丝象征着长长久久,过年吃上一碗,更有一家人长久相伴的美好寓意。
火烘鱼锅贴火烘鱼是皖南特产,尤以宁国一带为佳。油锅烧热放姜末蒜末料酒,炒香放入农家土酱熬制,放入用温水浸泡过的火烘鱼,调至小火焖制五分钟后,起锅装盘摆上锅贴饼即可。
广德桐花鱼产于桐花河内的桐花鱼,为”广德四绝“之一。桐花鱼是野生鱼,体长一般10-20厘米,体型很像小白条鱼。其最大的特点是肉味鲜嫩,刺骨柔韧,看似有刺,食时若无刺。
绩溪干锅炖绩溪民间的净肉菜,烹饪原料是猪肉。取肥膘稍薄的五花肉,切成一寸见方的肉块。锅热放少量素油滑锅,加入葱姜煸出香味后,投入肉块,加入调味品,锅盖严实,微火慢炖2-3小时即可。
绩溪胡适一品锅一品锅看起来其貌不扬,在铁锅里分层码放着鸡肉、鸭肉、猪肉、油豆腐、蛋饺,煮好了端上桌,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不仅让人胃口大开,也驱散了冬天的寒意。
泾县茂林糊泾县茂林糊是泾县人普遍喜欢的一道传统特色菜肴。先将连骨瘦肉、肉鸡炖成丝汁,剔骨。再放入一应调料,用山芋粉勾芡,做成糊状。稠而不裹,滑而不流,芡汁厚薄均匀,调料五色可见。
绩溪水馅包绩溪水馅包是徽州小吃中特有风味的佳肴,又是绩溪一些地方逢年过节、招待贵宾的吉庆餐。水馅包馅料有荤有素,为使其蒸熟后灌汤,冬令时节在馅中加入皮冻,吃味更佳。
新四军焖面新四军焖面是泾县的特色传统面食小吃,抗战时期,民众经常用此慰问犒劳新四军官兵。焖面是用焖煮的方式将酱汁深深融入手擀面里,做好的焖面酥软不烂,面条透亮,吸饱了汤汁,别有一番风味。
绩溪挞粿今天已然成为绩溪饮食文化名片的挞粿,是徽州地区最为古老、最有名气的传统面食之一。挞粿非油煎食品,是将上等猪油、菜油、麻油等混入馅中,放置炉上烘烤,避免了油的重复使用。
铜陵铜陵白姜铜陵白姜因姜嫩皮白而得名,品质上乘,有“中华白姜”之美誉,生姜瓣粗肥厚,姜指饱满,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味辣而不呛口。新出的白姜经过铜陵人一系列特殊手法腌制后,可保存长达一年之久,可以长期食用,老少皆宜。
枞阳生腐烧肉在枞阳,说到生腐烧肉,可谓是家喻户晓。枞阳的生腐烧肉,色泽金黄,内如丝肉,咸香爽口,细致绵空。无论是平日里的家庭小聚,还是逢年过节时的胜友如云,生腐烧肉都是最受欢迎的一道特色菜。
铜雀台红汤鱼头铜雀台红汤鱼头所选用的鱼,是铜陵缸窑湖生态有机鱼花鲢,俗称胖头鱼,味甘性温,健康绿色。鱼头用猪油煎过,再放水大火慢煮半个小时,搭配各式配料调味,便可鲜美出锅。
野雀舌煎鸡蛋在铜陵,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野雀舌”这个富有诗意、文化气息浓厚的名字。野雀舌煎鸡蛋甄选铜官区农林村产野雀舌茶为食材,配以农家土鸡蛋调味后进行煎制,改刀摆出花型。菜品色泽金黄,外酥里嫩,茶香味浓。
特色华鱼三吃华鱼多生活在池塘和湖泊等淡水中,其在铜陵内尤多。华鱼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肉质细嫩,为食补佳品。因其体型上长下短,可采用多种吃法,常见有红烧,白汤,剁椒,烤制。因当地人口味清淡,红烧和白汤为主要吃法,鱼头鱼尾白汤加入农家莴笋,去腥解腻。红烧多为鱼身,香浓鲜辣,美味可口。
石斛洋参炖老鸽取安徽霍山石斛(中药学名铁皮枫斛),精选老鸽两只,加老鸡克、瘦肉克,以纯净水炖四小时,达到养胃生津、滋阴清热、明目强腰之养生功效。
国宴蟹粉狮子头蟹粉狮子头的主要原料,是蟹肉和用猪肉斩成细末做成的肉丸。斩肉的做法有很多,清炖、水氽、先油煎后红烧或是先油炸后再与其他食物烩制等等。此菜口感松软、肥而不腻,七分瘦、三分肥,加少许的莲藕和老豆腐,肉香四溢。
“白荡湖”红心咸蛋选用白荡湖自然放养的麻鸭所产的生态鲜鸭蛋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改良配方,结合新技术,选用本地特定的地理环境所含稀有物质的土壤包制,蛋壳呈青色,外观圆润光滑,又叫“青果”。将其切开,蛋黄桔红,油润鲜艳如旭日,蛋白如凝脂白玉,食之细嫩油润,入口细腻嫩滑、松砂鲜美、清香可口,风味别致。
薄荷豉香小羊排薄荷豉香小羊排既有羊肉味,又有豉香味,醇浓绵厚,回味无穷。咬上一口,你还能回味出一丝丝的辣味。
养生鳜鱼粥选铜陵内湖鳜鱼为食材,去骨切片后调味上浆,摆回鳜鱼原型,选中药材加大米熬制成粥,利用米粥为热源,上桌后下入鱼片烫熟,锁住食材口感和营养。这道美味无油低盐,还原食材本味。
池州黄精石耳炖土鸡主要食材是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九华黄精”和“皖南土鸡”,再加上地方特产“石耳”,通过炭火砂罐进行六个小时的小火慢炖制作而成。黄精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的功效,经常食用可有效降低高血糖、高血压,皖南土鸡肉嫩而不老、滑而鲜美、含钙量高。
茶香鳜鱼选用优质体型较小的秋浦花鳜洗净,以霄坑绿茶、九华云雾茶、石台硒茶等池州特色绿茶制作的秘制茶汤浸泡时余,采用炸制手法制作,口感外酥里嫩,闻起来茶香四溢,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味。
石台一品锅相传为明代石台籍一品大员毕锵夫人所创。其制作方法在遵循古法烹饪技艺的基础上,注重选料,精研配方,既保持着传统特色,又在色香味上更胜一筹。每样原料按一定程序分别烹饪入味至8分熟,分别放入小锅中码放整齐,加上调料和适量的水,用文火煨熟即成。与陵阳锅子等一起入选《中国徽菜谱》。
罗汉一品斋此为九华山有名的一道素斋,取九华山、仙寓山等大山菌菇为主材料,小火文煮,汲取黄精、猴头菇、黑木耳、冬笋等共计十八种材料之味,出一例汤,享舌尖上的鲜美,被誉为素食版“佛跳墙”。
干煸泥鳅干煸泥鳅是池州本地一道流传已久的特色菜肴,暖中益气,营养美味。采用泥鳅、青红杭椒制作,口感香辣咸脆。泥鳅含蛋白质、糖类、矿物质(钙,磷,铁)、维生素(VB,VA,VC)等多种营养成分,脂肪和胆固醇成分较低,有利于人体抵抗血管衰老。
将军湖鱼头该菜肴主要由花鲢鱼的鱼头、酸萝卜、葛粉条制作而成,具有降血脂、暖胃补虚、开胃润胃、利尿解酒等益处。将军湖别名牛桥水库,相传明大将常遇春曾来此打仗被围,战士饥饿,食水库中大鱼后力气倍增,最终完胜,当地人故称此湖为“将军湖”。此菜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一道名菜。
富硒土猪肉精选石台县富硒土猪五花肉,切方块划十字刀,配以秘制酱料,文火慢炖数小时入味,焯水农家小青菜淋上肉汤,肥而不腻,清新爽口。
贵池小粑出锅的小粑香气四溢,外脆内松,曾在腾讯视频和海峡卫视联合出品的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中播出。制作方法以精面粉做皮,粉丝、萝卜丝、豆角或咸菜为馅,平底锅配合菜籽油用木柴火生煎而成,揭盖出锅时香气四溢,好看又好吃。
东至米饺东至米饺是池州地方特色小吃,以豆角、萝卜丝等做馅料,将籼米蒸至七分熟时,磨成细粉再加入适量的水和成面,然后将馅包入其中上锅蒸熟即可食用,曾获“池州名点”等省内外多项大奖,并入选“安徽十大地标美食”。
甜酒鳖鳖蛋青阳大街小巷都可见的一种小吃,也是当地婚嫁酒席上常见的一道菜。甜酒,又叫酒酿、米酒,是用蒸熟的糯米发酵而成的一种饮品,含酒精量极低,深受人们喜爱。“鳖鳖蛋”是用糯米粉做成像老鳖蛋一样大小的“汤圆”,直径仅5、6毫米,均匀光洁,米团内还装有香甜可口的芝麻糖。
安庆老鸡汤泡炒米选用后山放养两年以上的本老鸡,器皿选用原始的土砂锅,用煤炉小火经过8小时慢炖,鸡要炖至留其形,断其骨,筷子一夹骨肉分离,先喝汤,再吃肉,用山泉水下锅,加少许白酒、生姜,烧至水开,搭配上安庆地方小吃,用大米小火炸炒而制的“炒米”,浓香汤汁搭配炒米的酥脆,香味和肉感加上炒米的米香,彻底释放,鲜味扑鼻,口感丰富,满口生香。
山粉圆子烧肉山粉圆子烧肉属安庆地区家喻户晓的一道地方特色名菜,采用本地红心山芋粉,经过细致加工成粉末状,兑以开水快速搅拌和匀,做成大小一致的丸子,再将丸子下入开水中加盖焖至发涨,最后将焖涨好的丸子放入准备好的红烧肉中利用其汤汁爆炒。山粉圆子烧肉有象征团圆之意,每逢佳节百姓都会做上一道此菜,以示一家团圆,幸福美满。
江毛水饺据史料记载,清朝光绪年间,安庆桐城罗家岭人江庆福以经营水饺为业,走街串巷叫卖。这种水饺用料选用山区黑猪后腿肉,佐以虾仁,榨菜制馅,用炖鸡汁或骨头鸡煮饺,具有皮薄、肉嫩、汤鲜的独特风味。因江庆福颈上长有一撮白毛,绰号"江毛",于是,世人便称其制作的水饺为江毛水饺。江毛水饺状如猫耳,馅如珍珠,皮薄如纸,汤鲜味醇。民国3年()开设"江万春"水饺店,子孙承业,经营久盛不衰。
龙山馄饨鸡凤凰鸡均在海拔米高山生态放养,鸡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因在大自然中散养时,沐浴阳光,活动量大,体质健壮,抗病力强,加之吃的是野菜、虫草、草籽,不喂任何生长激素添加剂配合饲料,因而造就凤凰鸡独特肉质。而宜秀区传统在老鸡汤中下入手工馄饨,让馄饨吸收鸡汤的鲜味,极具特色风味。
桐城大关水碗大关水碗,是桐城市一种特有的传统筵席。一桌丰盛的水碗由30多个品种为主的水碗系列和多种其它菜肴为辅组成。水碗筵席选料广泛,鸡鸭鱼肉山珍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不分荤素逢料必氽。肉圆、鱼圆、藕粉圆、萝卜圆、山粉圆、糯米圆俱全,香、粘、甜、鲜、滑、嫩兼而有之。
麦陇香糕点“麦陇香”是安庆一家生产中式糕点的百年老字号。是安庆乃至整个皖西南地区的著名品牌。麦陇香的传统名点很多,比如墨子酥、寸金、白切、元宝糖、龙糖、方片、麦香酥。个个形色兼备,样样香味宜人。
大南门牛肉包大南门牛肉包子店,在大南门路段。牛肉绞成末,加安庆老豆腐混合而成。包子馅大、皮薄,两面煎得金黄,咬一口,也辣也鲜也香也烫的“大南门”味,便直溢进心中。
柏兆记糕点“柏兆记”是清末柏绍卿创牌的专营清真名糕细点的老店,始建于年。主要生产多种带有浓郁的伊斯兰教风味的产品,做工考究,原料优良,品种繁多,尤以月饼、八宝绿豆糕、墨子酥、贡糕、广细点等为著名。
王小六打豆腐这道菜源自黄梅戏《打豆腐》。王小六生于豆腐世家,但好吃懒做且喜赌博。年关在即,他输掉了妻子给他买黄豆的钱,夫妻俩大闹一场,最后在妻子的劝喻下,王小六改邪归正,专心打豆腐,终于以原汁原味,香嫩可口“王小六豆腐”名扬古城安庆。王小六打豆腐选用黄大豆,经过一夜浸泡,让豆子充分吸入水分,再通过一道道工序,最终做成。成品口感嫩滑,富含丰富的优质蛋白。
岳西茭白岳西茭白俗称“高瓜”。因“高”可引伸“高兴”、“高高在上”之意,加之茭白脆嫩洁白,故岳西人视茭白为瑞菜,把它当作和金针、薏仁一样珍贵的待客上品。岳西县是中国最大的无公害高山茭白基地,岳西高山茭白色白味嫩、品质优良,在南京、合肥、武汉等长三角地区很受欢迎,年列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山徽州臭鳜鱼新鲜的徽州自产桃花鳜,用盐或浓鲜的肉卤腌制,再用传统烹调方法烧制,故又称“腌鲜鳜”。
徽州刀板香在今天的徽州地区,农家后院里依然晾晒着火腿和咸肉,“刀板香”所有油腻皆被木板吸走,油而不腻。
问政山贡笋以切成薄如纸的歙县问政山笋铺底,中心点缀朵朵黛玉般的香菇、笋片镶嵌腊肉片而成。
徽州毛豆腐豆腐经特殊微生物发酵后长出一层白色绒毛,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被分解成多种氨基酸,味道更加鲜美。
黄山烧饼徽州著名的地方特色小吃,馅里饱含肥肉油脂与梅干菜,与油酥面混合,让人百吃不厌。
歙县太白鱼头即鱼头炖豆腐,是冬天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尤其在寒冷的时节,砂锅里放精选的鱼头,六月黄老豆腐,慢火炖制而成,锅盖掀开时,热气和香味齐飞,味道鲜美。
歙县苞芦粿苞芦粿是徽州山区传统的主食,因其色泽鲜黄、口味淳厚、裹腹耐饥而出名。苞芦粿香气四溢时起锅,沾上辣椒酱,咬一口余香悠悠。如今成了走俏的旅游食品,徽州苞芦粿年被安徽省旅游局评选为第一批金牌旅游小吃。
黄山双石黄山双石是一道以石鸡和石耳为主材料的知名徽菜,成菜清淡,开胃宜人,原汁鲜香浓郁,有滋补强身养颜之功效。
祁门中和汤祁门中和汤制法精细,配料考究。上好的白豆腐切成米粒大小的豆腐块,用水煮一下滤去水份,以除去豆腥味。然后将适量的冬笋、香菇、瘦肉等切成小块,放到豆腐中,加入清水或高汤,大火煮开,多加猪油、葱、蒜、胡椒、盐、味精等佐料。其味鲜美,令人百吃不厌。
歙县顶市酥顶市酥,又称“红包糖”或者“红纸包”,有“顶顶好的酥糖”的意思,是徽州名点,也是春节拜年的传统礼品。
END今年春节,不少人响应倡议,就地过年。“安徽发布”特别推出“在安徽过春节”系列文章,每个市精选多种独具特色的美味。无论你是远在外地的江淮儿女,还是留在安徽就地过年,希望这些各地荟萃的美食能够带来家乡的慰藉。不知你最爱吃的是哪一道呢?
往期推荐:?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池州?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黄山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安庆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马鞍山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六安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合肥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宣城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滁州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芜湖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蚌埠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淮北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淮南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阜阳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亳州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宿州
在安徽过春节
吃在铜陵
来源
网络综合
责编
丁力编辑
张雯、袁玉莹、杨木子、丁力
主办单位
安徽省政府新闻办、省网信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