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野生土长的小植物做产品,他一直在创新

年,总觉得没找到生活感觉的赵今月从学校辞职了,他决定做葛粉生意,想把家乡的土特产葛粉变成“银子”。因为很多同学吃过他家自制的葛粉后,称赞不已,他东拼西凑借到3万元做启动资金,成立二月风食品有限公司,开始在村里高调收购葛根,一角二分钱一斤。那时,葛根是山上野生土长的东西,山里人见到都懒得挖,居然可以变成现钱,村民们沸腾了,纷纷爬上山挖葛根。既然是按斤收购葛根,自然是块头越大越值钱,很多村民专拣粗大的葛根卖。很快,赵今月凑到的3万元就全部花完了。想将葛根变成“银子”,首先必须把葛根变成葛粉。但是,农民送来的葛根粗细不一,加工起来比较费事。销路也让赵今月头疼,他背着葛粉进城找销路。跑了一个多月没卖出多少葛粉。有好心人建议他到景区碰碰运气。年5月,正是旅游旺季,赵今月扛着葛粉到大洪山、襄樊的古隆中等景区摆地摊。一天傍晚,有位老者走到赵今月的地摊旁,“这是什么?”“葛粉。”老者取了些品尝。这一举动让一直备受冷遇的赵今月十分惊讶。老者一边品尝,一边说,“你的葛粉纤维比较粗。”原来,这位老者是中医教授,他告诉赵今月,日本的葛粉市场很大,如果能坚持几年,中国的葛粉产业肯定会发展起来的。老者还给赵今月出了个点子,做广告宣传葛粉的保健功效。“广告?”这让赵今月很是惊讶,要知道,那个年代广告在农村可是个新鲜词。但赵今月很愿意去尝试,于是他找到在广电系统任职的同乡杨育新,以“抵货”方式在电视台做起滚动字幕广告。效果很好,很快“二月风”葛粉被随州市民了解,市场销路也打开了,赵家存的1万多斤葛粉很快就卖光了。葛粉卖完了,赵今月回家盘点后发现,净亏3万元,自己的投资“打了水漂”。而且,因为找银行贷的2万元没有按期还钱,银行向法院起诉了他,将他的部分产品和设备做了抵押。“只要坚持几年,应该会好起来。”他又想起那位老教授的鼓励,决定再试一把。葛粉食用方法复杂,必须要温水、热水搭配调制,才能冲匀。赵今月研制出一种方便冲调的葛根冲剂,直接用温水冲调就可食用,很方便,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迅速占据大半市场。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宏勋老师与赵今月合作多年,他对赵今月的看法是:很看重葛产业的未来,研发新产品,增加葛产品的技术含量,保护资源。“有这样思维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王宏勋说道。年前后,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在外打工的老乡建议赵今月到广东发展。老乡说,广东人对吃很讲究,他们将葛根煲汤,说不定葛粉在那能卖个好价钱。赵今月觉得不错,当年就南下在广东中山成立办事处,那次他得到一个惨痛的教训。原来,广东人用葛根煨汤或做菜,但对葛粉认知度并不高。在广州各个超市里,赵今月的葛粉几乎没什么销售业绩,交纳的进场费是销售额的10倍,3个月后,他黯然地从广州撤回老家。当时的随州市主要领导也来到他的展台前,帮他吆喝产品,一下子成为全场的焦点。当天,他的展台还吸引了一个重要的人,对方为他带来了更大的收获。当时,那个人带着一群人转过来,看完他的产品后,还详细询问他的原料、生产能力等,最后让身边的人留了张名片,上面写着“中百仓储XX买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赵今月带着名片找到这位买手,对方竟然说道,“你怎么才来啊?”原来,那天嘱咐同伴留名片的正是中百仓储的“掌门”程军。赵今月这才明白,为什么当时对方问得这么仔细,因为超市对产品的生产环节要求比较严格,必须达到一定的供应量才能进场。如今的赵今月,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egena.com/ggzy/12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